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职场新人刘小理却一丝也高兴不起来,反倒是日益恐慌,不敢回家过年。其实,和刘小理有相同感受的职场新人不在少数,他们纷纷跻身“恐归族”,在“回家过年”与“不回家过年”两个选择中反复纠结。为什么为这样?职场新人们感叹,不敢回家的原因太多:怕被父母安排相亲、怕“财政吃紧”、怕被比较……
回家过年职场新人叹“需要勇气”
故事
1
频频相亲 “剩女”吃不消
“又过了一年,我还‘剩’着,我爸妈天天催我相亲!”26岁的刘小理在某金融公司工作,职场年龄刚满一年。其实,刘小理两年前就毕业了,当时父母就催着她找份工作,还要赶快“解决个人问题”。可刘小理想继续“深造”,就加入到考研大军中。不料,连考两次都败北,只好作罢。
如今工作找好了,但“个人问题”始终没解决。“快过年了,我真没有勇气回家。”刘小理说,妈妈上周给她打电话,一口气向她“介绍”了四五个男孩,说等她回家过年时挨个儿和人家见面,这让刘小理连呼“鸭梨山大”。
在“个人问题”上,让刘小理“恐归”的还有家里亲戚、朋友们的关心和问询。刘小理说,回到家,看着同学、朋友们“出双入对”,她还是“原地踏步”,心里也不好受。
故事
2
囊中羞涩 “低薪男”恐归
这几天,某广告公司的马鸣正盘算自己回家过年的费用。24岁的马鸣工作仅半年,月收入2000元左右,除去日常开销,每月剩到手里的钱仅有几百元。如果遇上同学聚会,或收上几个“婚礼红包炸弹”,基本就是“月光”。
马鸣说,收入不高,平时可以忍受,但到了年底,该回家过年了,他突然发现“危机”来了。“工作了,回家至少得孝敬父母3000元吧。”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得“孝敬”。还得给5个侄子、侄女发红包,一个红包最少200元。“再加上交通费,还有走亲戚的礼物,怎么算钱都不够,真害怕回家过年!”马鸣说。
职场调查
职场新人“恐归族”比例加大
在外打拼一年,回家过年团圆是许多人的年终企盼。有专业调查显示,作为职场新人的90后,最想也最怕回家过年。“恐归”情绪在80后、90后身上蔓延,已经超过70后的“恐归”人群比例。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调查1840名职场人士,超七成接受调查者表示身边存在“恐归族”,超四成人更坦承自己就是“恐归族”。
国内某具权威性与专业性的聘网站也曾为此对2800余名职场人士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职场新人“恐归”比例加大,初入职场囊中羞涩,没钱没面子是主因。
《一个漂泊在外的应届毕业生写给农民工父亲的忏悔信》,也许有人还记得这则出现在“天涯”上的帖子。发帖人为工作大半年的大学毕业生,月收入仅1000元左右,面对即将到来的春节,只能对父母谎称要加班,不能回家过年。
根据调查,“手上没钱,没面子”、“交通不便,在家时间短”和“工作忙没有时间”成为不回家的三大理由。也有一成的人因为单身,怕遭到“逼婚”而不回家。此外,回家过年最怕被与其他人比较者也占到25%。
职业规划师点评:职场新人要放开心态 企业应多关爱员工
“春节过年回家,对大多数职场人士来说并不是个轻松的话题。”赡养父母、购房还贷、结婚生子等,都需要人上足了“发条”在职场打拼。原本一些平时可以逃避的“痛苦”话题,在春节过年回家后便无法隐藏,这让太多人纠结,甚至难以承受。
“恐归,可以说是职场人士面对超越自己收入水平消费的一种趋利避害的自我心理保护机制。”刘先生说,春节过年回家,职场人士往往会感觉到更强的经济压力。建议企业重视这一现象,在一些细节上采取措施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比如,加大“年终奖”发放力度,或对考核优秀的员工发放双薪,也可报销一定比例的探亲交通费用,在节前的企业年会上,也尽量通过礼品、现金等形式来奖励员工。
“恐归”的心理压力,是不少在异地工作的人都经历过的。对“恐归族”来说,首先得告诉自己,“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不是孤独的”。面对亲人过高的期望,不妨如实告知自己的现状,同时也要对亲人描述在异乡发展的不易。若父母亲友对你的‘个人问题’或者其他隐私等比较关注,在你愿意交流的前提下,在掌握好沟通程度的基础上,对亲近的、真心关心自己的人可以说多一点,对纯属想打听隐私、私下攀比的人,可一笑了之,或者说句玩笑话表达自己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