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事任何工作,只要工作上几年,或多或少都遭遇这样的困境。每天的工作就是毫无止境的重复着琐事、麻木应付,缺乏成就感,更看不到成长空间;每天晚上都不愿入睡,每天早上又挣扎着起床去上班;厌恶上班,但不得已为了赚钱还是要每天工作。陷入职业倦怠的那些人,幻想着也许换个更轻松的工作,换个工资更高的工作还是换个更好的老板,工作就会好起来。但事与愿违的是,换了新工作一年半载后,又再次陷入了职业倦怠期,逃不过的“职业倦怠”,找不到的“自我”,如何走出迷途。
从认识和感知的角度讲,职业倦怠无疑是一种主观体验。不过,导致这种主观倦怠感的原因既可能是主观的,也可能是客观的。
主观的原因指的是,那些并非直接来源于工作本身,或并非与工作有关的因素导致的对工作的倦怠感,以及工作满意度的降低。比如,个人兴趣的转移、相对剥夺感的产生、其他事务的干预所导致的情绪低落等。这些都可能左右个体的情绪,从而影响工作满意度,降低幸福感,产生工作倦怠。
客观的原因指的是,那些直接来源于与工作本身有关的因素对个体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影响。比如,工作任务和内容的频繁变换、个人能力与工作要求的匹配程度、社会评价与比较的压力、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等。
向阳生涯的职业规划师专家团队在十七年的职业咨询真实案例中发现,大多数职场人士在职业咨询中,遇到职业倦怠期却不清楚自己的状况,看不清职业前景的他们也曾思考过职业规划问题,但最终没有职业方向的他们还是找专家来解决问题。记得多年前,有个来自苏州的女强人黄悦(化名)来上海找我做咨询,毕业于某矿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她,在苏州当地某工程公司工作十多年,已经成为设计部经理的她,在外人看来,拥有高职位高薪水的她,家庭事业都很成功,但她没有清晰的职业发展目标,目前职业状况很尴尬,希望改变现状。
我看过黄悦的个人资料和面谈咨询表后,我发现她字里行间的表述中,她确实是个成功的职场人士,12年钢结构设计经验;在钢结构行业可拿到设计业务的人脉资源;对工作有较高要求;做事踏实认真、独立、自强;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她来找我做职业规划,就是遇到了职业倦怠,但她对转做混凝土设计有点兴趣,但她犹豫是不是要放弃现在的工作和所获得的职位,转行投入新领域,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
我与约在向阳生涯的咨询室面谈,我想与她深入沟通与探讨,找到更适合她的职业方向。
从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结果来看,黄悦为S社会型,C常规型,A艺术型。而与她沟通中,她之所以对现在钢结构设计工作产生了厌倦,谈及工程领域的工作,黄悦总是有一些勉强,而谈及其他人文艺术类活动时,其表现出明显的喜悦感。虽然她在工程领域有多个方向可以选择,但每个方向在分析时,往往会出现与“担心和无安全感等”有关,这些担心似乎也和黄悦的自信心有一定关系。换句话说,她已经很想跨出一步去尝试一些与现在不同的工作和生活,且无论是在行业内还是行业外,也都知道一些自己可以尝试的方向,但最终都会因为“担忧”而停滞不前,未进行任何尝试。
我最后通过与黄悦进行有关“职业安全感”的一些讨论后,她初步决定往混凝土设计方向做出有时间限定的尝试。
“我可以继续从事工程领域的工作,但我职业倦怠问题还未曾解决,怎么办呢?”
我在咨询最后的时候,我告诉她:“职业方向明确了,这份工作虽然不是兴趣所在。但在业余时间可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的兴趣得到一些释放,以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可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寻找一些圈子、活动,经常与相关的人群接触,也会让你的选择范围增加,心情也会得到更多的愉悦和放松。”
“我今天心情终于放松多了,再也不用为工作中遇到的倦怠而心烦了,感谢张老师,我平时努力工作,都不敢和父母和爱人谈及工作中的困难,或许他们也不会明白我的苦衷。”
我发现她提及自己未曾与家庭成员沟通自己的工作,我还是给她建议,可选择一些适当的沟通方式,让家人了解到自己对所喜欢事情的一些尝试的想法,以得到家人的支持,这样在尝试一些新鲜事物时,可能可以获得更多的安全感,而不至于担心选择失误或失败。
“有了家人的支持,在工作中才能更展翅高飞。我记得你的爱人和你是同行吧,与他多沟通,在工作中才有机会获得更多资源和支持。”其实我现在的工作也获得爱人和孩子的全力支持,在这里我也深深感受到家人支持对于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重要性。
人生路上,可能春风得意,也可能坎坷不平,无论如何,我们都要一直走下去。荣耀也罢,屈辱也罢,都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少一些无奈与感慨,多一份从容和淡然。“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静观天上云卷云舒。”把心放平,生活就是一泓平静的水;把心放轻,人生就是一朵自在的云。
在那次咨询面谈后,我与年纪相仿的黄悦成了朋友。多年之后,她已经在工程设计行业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她更是将自己的兴趣转变成自己的第二职业,业余时间她在插花行业也谋得一份喜欢的工作,她最终找到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