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接到一个咨询电话,来电的是个才毕业的应届生小姑娘,名叫西西。
别看才毕业一个多月,她的职场经历说出来吓了我们一跳。
原来,在这段短短的时间里,她已经换了不下十份工作了,平均3天换一家公司,无论是家长心里像银行、机关部门单位这样的铁饭碗,还是年轻团队的创业公司,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却停不下她的脚步。
电话那头,她有点不好意思的表示,自己最短的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外贸公司,仅仅待了一个小时,就觉得不喜欢那里的环境,跟主管说了一声,就潇潇洒洒走了。
离职一时爽,等到要重新在找工作了,西西想起自己这段时间做过的策划、销售、客服等等工作,突然就有点迷茫了,似乎自己以为喜欢的那些职业,最后都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入行简单,但总是不能长久。
一个月转眼就过去了,家里人对她这样频繁地换工作颇有微词,就连朋友们也渐渐适应了职场的生活,劝她赶紧稳定下来,顶不住压力,不愿意委屈自己又没有合适的方向,万般无奈之下,西西给我们向阳生涯打来了电话。
01
对于现在的90后以及新进职场的95后们来说,换工作并不是一件多可怕的事情。
相比于70后的情怀和务实,80后的奋斗和创造,90后的一代人因为父辈们的努力已经有了不错的家庭条件。因此,在面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时,更看重的是自我的成就感和价值感,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个性”。
因为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很多时候对于他们频繁的跳槽,如果是目标感非常明确的“任性”,其实不算坏事。
我身边的朋友莎莎,也是个在别人眼里频繁跳槽的人,她在4年的时间里换了3份工作,她一点也不避讳自己的“跳槽史”,反而告诉我们:“找工作,我更看重工作环境和成长空间。”
她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对自己有非常明确的规划,虽然看似跳槽频繁,但始终选择的都是类似的职能岗位,每次上手都很快,每次跳槽都很成功,不仅加了薪,还离她的目标越来越近。
所以跳槽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方向盲目的跳,然后越跳越迷茫,甚至越跳还越不如从前。
而陷入迷茫的西西就有可能面对这样的风险。在她的一系列选择里,只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却完全不清楚自己感兴趣的,合适且擅长的究竟在哪里。
像西西这样的年轻人不少,他们身上最明显的问题,就是职业定位不清晰,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02
上周我们还在讲大学生慢就业的现象,但事实上,关于先就业再择业还是先择业后就业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但是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之下,“先就业后就业”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大。
但是,从向阳生涯一贯的理念来讲,我们始终认为,让就业和择业保持同步,才是真正的上上之举。
先就业后择业,还是拿西西的例子来讲,完全是为了找工作而找工作的状态,缺乏理性的思考和选择,更谈不上长远的规划,一个月换十份工作的情况如果延续下去,耽误的是自己宝贵的发展时间。
为了有效的解决大学生们身上普遍存在的职业困惑,在《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方面的指导”,即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两项基本职能之外,特别加入“发展”职能。
基于教育部门的号召,很多学校开展了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的课程,然而任课老师很多要么是普通的辅导员,要么是心理老师,多少有些赶鸭子上架的成分在。
而职业规划是一门集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等多方位于一身的交叉型学科,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专业知识和能够落地的案例作为支撑,从这方面来看,很多大学的职业规划课老师并不是真正的“科班”出身。
这导致的最明显的后果,就是在微博里一搜“职业规划课”,居然有不少是在校学生在吐槽学校的职业规划课程无聊,没有意义,这和设置课程的初衷是相背离的。
可以想象,如果大学开设的职业规划课都是类似的模式,又能真正帮助学生多少呢?
03
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讲,向阳生涯一直追求并实践的就是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就拿高校的职业规划老师来说,如果是有专业的职业规划知识,结合老师们本身的专业背景,无异于锦上添花,能真正为迷茫的学生指点迷津,而不是隔靴挠痒,备受吐槽。
这是学生们的燃眉之急,也是老师们提升自己,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加分的大好契机。目前,第117期CCP生涯规划师课程北京站开班在即,向阳生涯创始人、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老师亲自授课,3天课程+课后考试,带你左手掌握专业知识,右手收获资质认证,助人助己。
不给90、95后们1小时就辞职的勇气,但是教给他们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知识,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难道不更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