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公务员考试报名的第5天,全国已有32万人通过审核。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致力于考取公务员,希望由此获得“工作稳定、收入无忧”的生活。但国考巨大的竞争压力以及公务员工资待遇、养老福利等制度的改革,考生的公务员职业之路前途未卜。
随着公务员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基层公务员早不是传说的“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工作状态,他们在光鲜的职业外表下,经历着“工作压力”、“晋升压力”、“经济压力”、“舆论压力”等多重压力。职业规划专家建议,想要做好公务员,还需要有服务社会的觉悟以及较强的综合能力,对职业发展没有规划、追求事业上有快速回报,以及不善于人际交往的人并不适合此工作。
案例:工作稳定,但也丧失激情
人物:小赵,女,2009年研究生毕业
职务:北京市某区县统计局,副科级科员
收入:每月4000多元
“研究生毕业时,作为女孩子,考虑到收入稳定以及希望能解决留京户口问题,我选择了考公务员。”加入了考公务员大军的小赵,公务员考试和北京公务员考试场场不落,最后被录取为北京市公务员。
公务员第一年是实习期,当时她一个月工资为1700元,福利是一年四个节日,每个节日1000元的补贴。转正后,在公务员工资阳光工程下,补助、加班费全部取消,现在副科级科员的她,扣完公积金和保险,每个月实际到手只有4000多元。“福利分房根本不要想,公务员子女上小学、幼儿园优惠的政策也早取消,一年到头连张购物卡都不会发。”小赵说。
不仅收入低,小赵感觉公务员的社会地位也不高。“政府在进行职能转变,像我现在所在的统计局,以及工商、税务等部门都在从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我们的窗口工作人员就和银行职员一样,服务情况要接受纪检、监察等部门举行的民意调查,监管部门根据回访情况对我们进行绩效考核。”她说。
虽然福利待遇不尽如人意,但是,小赵觉得“体制内”的人就算有再多牢骚,选择辞职的并不多。“毕竟还是贪图工作稳定,但是,这个稳定也等于丧失激情。”小赵说,自己刚工作的时候也觉得特别新鲜,可以学以致用,但是工作三四年后,每天工作的内容和程序一成不变,就会觉得非常枯燥。另外,公务员系统内务虚的内容所占精力太多,也打击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大事小事都要打报告,一件事要从上到下每个层级的分管领导签字,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她说。
大学毕业生畸形的择业观十年来并未改变
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指出,近十年来应届毕业生报考公务员之“狂热”中,也多多少少折射出当今大学毕业生群体中在的畸形择业观。导致应届毕业生考公务员热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大学毕业生畸形的择业观十年来并未改变
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指出,近十年来应届毕业生报考公务员之“狂热”中,也多多少少折射出当今大学毕业生群体中在的畸形择业观。导致应届毕业生考公务员热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应届毕业生就业难
2006届毕业生人数为400万,而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在770万以上,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的约30万以及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预计将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面对有限的岗位,十年来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由于高校现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单位需求之间存在很大距离,许多公司不愿意招刚跨出校门的社会新鲜人,进一步加剧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面对公务员招考,很多学生不假思索先报名再说,都不愿错过机会。
2.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职场中的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
所谓职场如战场,由于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在企业里上班竞争激烈,增加了个人的不安全感。在很多人眼里,而相对于企业来说,公务员整体工资水平居于社会中等偏上,有各种各样的“明补”及“暗补”,其职业发展、工资福利、退休养老等通常都有较为完备的保障体系;公务员岗位又比较“清闲”,而且可以逐年晋升,工作指标、任务都比较虚拟,可以按部就班,不用像企业那样为效益去拼命。很多人认为成为公务员也就相当于进入一个另外一个“温室”,很多人认为外面的风雨就打不到自己的头上。
3.“80后”“90后”独生子女的“温室情节”
诚然,就业难与竞争激烈是公务员热的原因。但是,根本原因还在于80、90后生人被家长、被学校、被社会惯出来的畸形择业观!“80后”“90后”大部分属于独生子女,由于他们的父辈大部分都吃过苦,对于子女,他们多多少少有种补偿的心理,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不再吃苦,希望他们坐办公室,希望他们拿高薪。由于父母的宠爱,作为独身子女的“80生人”从小娇生惯养,只追求舒适,稳定,而不愿意担当风险,不愿意承受竞争,受不了挫折,忍不了困难。
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预测,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公务员热大有逾演愈烈的趋势,连续十年报名人数增加,而三年内不会有明显冷却。然而,面对个别岗位报考人数超过1000的竞争,等待大多数报考者的将是失败。向阳生涯认为,应届毕业生必须端正自己的择业观念,树立职业规划意识,理性规划自己的将来。同时,家长,学校和社会都有义务来矫正毕业生的畸形择业观。这需要家长的鼓励,学校的教导和社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