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波毕业生涌入职场,职场新人出入渐多,30岁出头的外企白领姜女士蓦然发现自己已是办公室里除了上司以外最年长的员工了,更令她和几位“老”同事感慨的是,自己正一步一步逼近人们所说的“35岁职场生死线”。随着国内一些行业的崛起及新晋大公司的出现,许多人年纪轻轻就收获了事业上的成功,但年龄恐慌和职业焦虑也随之而来。关于“29岁大限”、“35岁职场生死线”的讨论正越来越多见于各大社交网站和职场论坛。
35岁被视作职场“生死线”
在本市一家互联网公司从事产品设计的罗先生还不到30岁,却也感受到“35岁生死线”的逼近。“这个领域的成功人士越来越年轻,让人觉得很有压力,只能加倍努力工作”罗先生说,“何况很多年资长的同行都说,35岁确实意味着个人技术生涯的 ‘黄金年代’终结。 ”
业内人士分析,互联网等新产业的勃兴,正加速着社会对人才的优胜劣汰,也拉低着职场人群的平均年龄。这一领域“年轻化”的公司和“年轻化”的成功者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如某知名团购网站的三个联合创始人都是“80后”,有的中层管理者甚至是出生于1989年的“小年轻”。
对外企行政专员姜女士来说,每年入夏后、一批新人涌进公司之时,都会提高她和几位“老”同事感慨“年纪大了”的频率。姜女士说,“35岁职场生死线”在外企暴露得更快。 “除非升上去,否则就很容易尴尬,一方面公司不会因为你年龄大就减轻一点工作量,说不定还要忍受年轻上司的责难”,姜女士感慨道,“另一方面,对很多非关键岗位,就算你想继续‘赖着’,公司也宁愿用新人来代替,因为新人更‘便宜’。 ”
中华英才网职业专家刘兴阳表示,入行多年,对工作渐失新鲜感,升迁停滞、发展受限、家事烦扰,加上行业竞争趋低龄化,这些都令“80后”白领感到焦虑、无措、迷茫,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发达通常45岁才爆发的 “中年危机”在当下职场提前了不止10年。
“29岁大限”催化年龄恐慌
感到“压力山大”的不仅是某一个行业的从业者,在职场论坛和社交网站上讨论“29岁大限”的白领越来越多。广告行业从业者舒小姐认为,“29岁是广告创意人员的‘大限’”。在她看来,年轻人思维更活跃,做出来的作品更有生机,在她的行业,“35岁已经是很宽限了”。
28岁的汽车服务公司销售代表Alex如今遇到“三道坎”,被他的职业规划师概括为 “事业坎”、“买房坎”和“恋爱坎”。Alex当年因高考失误调剂进入一所二本大学的生物工程专业,好不容易熬到了毕业,找了个专业限制较小的销售工作。而毕业多年,他的事业并无起色,工作压力巨大,收入起伏不定,买房遥遥无期。两年前他谈了一个女友,却在2011年的情人节惨淡分手--女友嫌他工作不稳定,“没钱没未来更没安全感”。圣人言“三十而立”,迫近“29岁”大限的Alex在心理上感到自己还有希望,却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因而倍感煎熬。
根据向阳职业生涯管理咨询公司的统计数据,在3000多名来访者中,有86.5%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 “年龄恐慌”,初期一般在25岁的白领身上体现,而28、29岁至35岁的白领表现得最为明显,“29岁大限”正成为年龄恐慌的催化剂。
建议:早做规划突破瓶颈
“面临年龄恐慌、职业焦虑的‘奔三男’、‘奔三女’,不要把关注点聚焦在焦虑情绪本身,这是首先要注意的”,来自向阳生涯的职业规划师闫岭建议,纠正自己的不良心态如“快30了还没做出点成绩,以后的人生更没希望了”、“大学毕业时入错行,年过三十已无法更改”,而应尽早采取行动、有所取舍,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职业规划并尽快付诸实践。
中华英才网职业专家刘兴阳则建议,为“35岁生死线”、“29岁大限”所担忧的白领们,先从以下三点加以努力:首先,调适心态,不过分强求,不给自己难度过高的任务;其次要加强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频率以不断提升竞争力;最后,要减少在职场上抱怨的频率,尽可能积极地融入团体,从而筹谋好未来的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