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家长发文炮轰中国海洋大学,说孩子考入该校后,一直吐槽“学校老师上课太水...课上得像屎一样...大家都翘课...专业没有前景...新生退学重新高考”,事实究竟如何?大学生翘课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隐情”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从职业规划与高考志愿规划的角度来探寻一下!
1、只注重学术、与市场脱节,大学教育必须以就业为核心
市场的迭代速度是很快的,相比之下,大学教育内容的更新,是非常缓慢的,该学生反映的“老师上课太水”“只关心职称和项目”,说明了部分教师存在的几个问题:
a.重科研轻教学,只注重学术而不兼顾市场现实;
b.上课“走过场”,念的PPT几年没有更新,已经与市场脱节;
c.对自己任课专业的就业出路,都没有具体的了解,就断言“没有就业前景”。
这都是缺乏职业规划的表现,没有把学生未来就业放在第一位,扩大到专业、学校层面,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比如该家长重点吐槽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就是重灾区之一,连985都有如此情况,那普本专科呢?
大学滥设专业,在近15年来已成“风潮”,在专业设置上“求新、求大、求全”,为了招生而招生。比如工商管理、电子商务,是曾经的热门专业,引来很多大学跟风设立,但在目前的就业格局下,这种专业的就业前景是模糊的。
大学滥开专业,最多影响招生率、就业率,但对学生而言,是40年职业生涯的影响。
2、专业不适合,无奈“混毕业”,“入学分数很高,培养意义不大”
除了部分教师的问题,还要考虑学生自身的厌学态度,有海大校友回应,海大学风很好,可能是学生自身态度出现问题。
不少混日子的大学生,在高中时其实非常勤奋,但他们只知道自己必须学,他们的目标只有高考。但高考之后的选择,包括专业院校、高考志愿、大学学习、未来职业,他们是懵懂的,他们的父母也是一知半解。于是他们盲目选择了专业,进了大学才发现不喜欢、不适合、读不进,于是渐渐迷茫,沦落到“混文凭”。
大量聪明勤奋的高中生,通过努力进入了大学,却因为专业不适合、不喜欢,他们迷失了自我。对专业不适应、不喜欢的内因,加上部分老师“上课念PPT”的外因,让学生失去学习欲望,于是“上课代打卡”成了校园里的生意。
中国海洋大学原校长管华诗院士,对当下大学生厌学情绪,有着这样的评价:“海洋专业的学生入学分数很高,但培养潜力不大,他们缺乏对海洋的兴趣、专业基础与发展志向,对未来是否从事海洋领域的工作,更是茫然。”
至于录取未报到、退学、休学等现象,在我国大学频频发生,双一流大学也逃不过。
能做出退学这样的决定,说明对专业完全无法适应,情愿冒险再次复读高考,也要毅然决然放弃。
那么,在一位毅然决然者的背后,有多少咬牙硬撑的?有多少躺平了事的?他们也许能混到毕业,但是未来的就业呢?
“大学时期的职业规划质量,直接关系到职业生涯的发展。”
——《职业规划师国家职业标准》主要起草人洪向阳
然而,根据向阳生涯的统计数据,只有4%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对未来没有规划,对择业懵懵懂懂,才是当下大学生的普遍现状。
3、专业选择影响一生,家长必须懂得职业规划
在天赋之外,影响个人发展的最大因素,就是选择。人一生中的关键选择点并不多,高考志愿就是其中之一,选择大学专业,就是选择未来职业。新高考通过科目组合,形成12条升学赛道,在高一选科阶段,就“预选择”了职业路线。
所以,高考志愿规划,是一个以终为始的过程:初中职业探索>确定职业倾向>圈定专业院校>高一选科>填报高考志愿>大学学习、职业准备。然而,大多数家长没有职业规划的意识,对孩子的专业选择,他们给不了正确的引导。
对于这样的现象,张雪峰就曾痛心地表示:“中国孩子最缺的就是职业规划!”
填报志愿时没有考虑就业、没有考虑兴趣,造成学生对专业完全没有认同感,造成大学混毕业。大学4年的学习,没有为职业发展起到铺垫作用,毕业后不断转型试错、推倒重来,在困惑与失业间徘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想为孩子的选择保驾护航,就要主动学习职业规划、高考志愿规划!
(UAPM高考志愿规划师适合人群与收获)
☞家长要自己学习职业规划、学习高考志愿规划,为孩子的高一选科、高考志愿保驾护航!
在向阳生涯CCP生涯规划师和UAPM高考志愿规划师的学员中,就有不少陷入焦虑的学生家长,但经过课程学习,领悟职业规划、高考志愿规划,他们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向阳生涯CCP生涯规划师、UAPM高考志愿规划师,适用人群多,应用场景广:
☑成为高考志愿规划师,跻身百亿市场,冲击百万年薪
☑为子女未来保驾护航,包括高一选科、高考志愿、毕业求职等等
☑帮助学校提升招生率、升学率、就业率
【特别提示】
本篇新闻报道【985学生吐槽教学水平?到底是大学滥开专业还是学生选错专业?】内容转自向阳生涯公众号(公众号名称:向阳生涯职业规划)文章,阅读原文可微信搜索关注,想要了解更多职业规划知识与职业规划师认证培训相关内容,请前往向阳生涯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