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提议,所有单位都应该提供岗位给应届生。针对此提案,社会广泛讨论,今天小编就从职业规划、高考志愿规划的角度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1、并非“所有单位”都需要应届生,只求账面就业率,易造成“再失业”
倪闽景认为,对比实际工作内容,很多岗位的要求虚高,部分是应届生就能胜任的。因此他建议,所有单位要尽量给应届生提供岗位,以缓解就业难的问题。
上海科技馆也身先士卒,向应届生提供30个岗位,倪闽景欢迎各位大学生的报名。
由企业针对性提供岗位,可部分缓解研究生的就业难,但不是“所有单位”都有岗位可提供。而且,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还要与学生的专业技能相契合,很多就业弱势专业、冷门专业,甚至都很难提供出对应岗位。
向阳生涯认为,要求所有单位提供应届生岗位,并没有切中就业问题的要害,只能算辅助手段。如果只为了账面上的就业率,不考虑职业定位与个人意愿,就随意安排岗位,结果也不会好。在不适合的岗位上,人的职业认同感很低,不能产生劳动价值,要么表现糟糕被辞退,要么水土不服离职,造成“再失业”。
根据我们的【舒伯职业发展理论】,大学毕业后的5年,处在<试行期>与<修正期>,是确立职业定位的黄金期。
对应届生而言,如没做好职业定位,浑浑噩噩,兜兜转转,会加重迷茫焦虑,影响整个职业生涯。如果到30岁后还定位不清,职业生涯就会陷入被动。所以,提高就业率,不能仅仅是“完成任务”,更要注重就业质量和留存率,避免造成“再失业”与“低质量就业”。
(生涯规划师课程内容)
2、病根不在岗位少,而是缺乏职业规划,高考志愿是关键,家长学校都要重视
“大学是职业生涯的起步,大学期间规划得怎么样,直接决定毕业后的就业质量。”
——向阳生涯创始人洪向阳
根据向阳生涯的大数据统计,63%的大学生没有未来职业规划,33%懵懵懂懂,只有4%有明确规划。
在高一选科、高考志愿等关键选择上,孩子懵懵懂懂、家长漫不经心、学校不管不问,孩子进入不适合的专业,空耗四年青春岁月。
他们对自身所学专业,并没有职业认同,更没有未来规划,对于这样的应届生,企业怎么可能给出适合的岗位呢?所以,应届生就业难,最大原因不是市场提供的岗位少,而是家庭和学校方面,都没有为孩子做好规划。
(高中生人生分流图)
向阳生涯提醒各位家长,孩子进入中学阶段,就应开展职业规划、高考志愿规划,这是一个以始为终的过程,理想的步骤如下:
初中职业探索>确定职业倾向>选定专业院校>确定高一选课>填报高考志愿
对此,倪闽景委员也说到:“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人才,关键是给他们更多选择,让他们参与实践,体现出人才的多样化。”、“潜在的人才”,就是每个人的天赋优势;“参与实践”,就是投入职业探索;每个孩子都找到职业定位,于是就实现了“多样化”。
根据天赋特长,做好职业探索,找到职业定位,选择适合专业...这就要求家长要懂得职业规划,懂得高考志愿规划,为孩子保驾护航。学校方面也要引起重视,有效提高学生的升学率、优投率、毕业就业率。
(UAPM高考志愿规划师适合人群与收获)
在向阳生涯CCP生涯规划师和UAPM高考志愿规划师的学员中,不光有未雨绸缪的学生家长,还有来自高校、高中、中职的工作人员,包括教师、辅导员、招生人员、就业服务人员等等。
【特别提示】
本篇新闻报道【两会提案 “所有单位给大学生岗位”,病根不在岗位少,而是缺乏职业规划!】内容转自向阳生涯公众号(公众号名称:向阳生涯职业规划)文章,阅读原文可微信搜索关注,想要了解更多职业规划知识与职业规划师认证培训相关内容,请前往向阳生涯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