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中学家长,本想带孩子出去旅游,但发现同班孩子几乎都在补课,担心孩子不补课就会落后,于是无奈给孩子报班。
面对“补课焦虑”,只能把寒假变成“冬季学期”,报了几个补课班后,原本只有19天的寒假里,变成14天的“马拉松补课”。
1.家长眼中的“十全大补”,却让孩子“水土不服”
去年,一位高三学生家长,为了提高孩子成绩,不惜花费23万天价,报某机构补习班,结果孩子数学仅考59分(满分100),家长一气之下报警。
该补习机构解释道,孩子数学基础太差,原本只有20分,通过补习提高了39分,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
但家长并不买账,他认为如此高额的学费,就应该产生“奇效”,至少要冲到80分以上。
显然,家长把补课看成“灵丹妙药”,不惜为此付出高额学费,结果孩子越补越差,“钱分两空”。
向阳生涯认为,课堂学习与校外补课的关系,是“三餐与零食”的关系,补课只是针对性的辅助,不能“本末倒置”。
很多学生的现实,是三餐都没胃口,家长却指望用点心塞成胖子,显然不合理。
补课是按需定制的,盲目的、过度的补课,“大水漫灌”式的补课,只会让孩子水土不服、一泻千里。
2.高一选科“挖大坑”,“分数最大化”应优先考虑
很多学生陷入补课,还有一个被人忽视的原因——高一选错科目。
很多家长不兼顾孩子的学习能力,盲目随大流选择物化生“王牌组合”,导致孩子学习跟不上,无奈通过补课“急行军”。
向阳生涯提醒高中家长,高中理科的难度是逐年陡增的,如果孩子高一时理科就很差,就很有必要选择文科组合,“分数最大化”是优先考虑的。
作为新高考的一项关键改革,很多家长对科目选择懵懂无知,单纯认为“选理科容易找工作”、“理科工资比文科高”,让孩子误入“困难模式”,造成总分下降。
大多数省份的高考,采用的是平行志愿,分数越高选择权越大,选择权优先于选择面,追求选择面,却丢失选择权,这是没有意义的。
3.是否补课、补哪些课,要以职业规划为指挥棒
是否补课、补哪些课,也是职业规划的一部分,是以终为始、由大及小的过程:
判断职业倾向>圈定专业院校>高一选科>学习计划>按需补课
然而,很多家长没有规划意识,忽略孩子的实际情况,盲目追求“十全大补”,造成孩子身心疲惫、迷茫厌学、成绩下降,效果还不如不补课。
即便补课确实获得效果,但在关键的选科、填志愿上,很多学生屡犯大错,使得十年寒窗的努力,与最终目标南辕北辙。
对于这样的现象,张雪峰就曾痛心地表示:“中国孩子最缺的就是生涯规划!”
家长懂得职业规划、高考志愿规划,提前做好职业探索,充分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选择适合的专业院校,就不必陷入“补课焦虑”,
我们认为,中国家长最应该补的课,就是职业规划,懂得职业规划,才能为孩子一生保驾护航。
向阳生涯CCP生涯规划师和UAPM高考志愿规划师的学员中,就有不少未雨绸缪的学生家长,他们来的时候就多焦虑,走的时候就有多坦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