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30年还在发展,还能有新的业务,意味着新东方能为人才提供发展平台,即便人才离开了,新东方依然很好。”
董宇辉、罗永浩、李笑来、徐小平....新东方为何能人才倍出?
向阳生涯认为,这与俞敏洪的职业规划意识有关。
1.有特长即可用+集体英雄主义,俞敏洪的选人哲学
在人才的选育用留上,俞敏洪的职业规划智慧,被新东方运用到了极致。
俞敏洪的选人哲学,总结下来有两点:①有特长即可用,②集体英雄主义
“只要具备一个特点强项,那就有可用之处”
俞敏洪的人才标准里,并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具备一个强项,就可以安排职业。
比如罗永浩,他的英语水平一般,但演讲能力出众,被俞敏洪慧眼识珠,破格给了他机会。
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罗永浩在新东方脱颖而出,年薪达到50万,他还推荐李笑来加入,后者的年薪更是达到60万。
人才是会吸引人才的,如果俞敏洪没有发现罗永浩,李笑来也不会加入。
于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让人才引荐人才,新东方的品牌就这样被不断擦亮。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无限”
新东方不仅对人才有号召力,还能让他们与组织互相成就,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这就是俞敏洪信奉的集体英雄主义。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则是无限的,就像五个手指,伸出来的时候是五个手指,攥起来的时候就成了一个拳头。”
去年,俞敏洪被指责“利用董宇辉来蹭流量”,对此,董宇辉霸气回应道:
“能利用说明我有价值,同事之间就是互相利用,把彼此的潜力和价值挖掘出来,成就一番共同认可的事业。”
根据我们的组织-员工发展模型(OE模型),董宇辉处于“非常投入地工作”,但凡新东方知行不一,董宇辉完全能“留一手”,静待别家的橄榄枝。
2.“心薪相印”,让优秀人才留得住
马云曾说,员工辞职就两个原因:钱,给少了;心,委屈了。
对应的,为了留住优秀人才,俞敏洪也做对两件事。
“不让员工委屈,让他们畅所欲言”
很多企业走下坡路,就是领导者搞“一言堂”,谁反对谁就没好下场,让下属不敢说话。
俞敏洪认为,自己做出的决定,只有40%是对的,如何做到80%的正确率,就是让员工畅所欲言,执行他们的金点子。
俞敏洪回忆道,有位员工为了说服自己,一心急居然掀桌子。但俞敏洪没有动怒,而是采纳了建议,还给了他奖金。
“给优秀人才足够好的待遇”
俞敏洪认为,相比现金,员工是最大的资产,有了优秀的员工,才能源源不断产生财富。
去年俞敏洪宣布,将给员工发放400万元奖金,一方面是奖励团队做出的业绩,一方面也留下优秀人才。
士为知己者死,经历了“小作文”的风风雨雨,董宇辉依然选择留下,与俞敏洪用心至诚不无关系。
当然,如果员工“强大到可以离开”,俞敏洪也不会强行挽留,而是成全他更好的未来。
3.尽力培养员工,“让他强大到可以离开”
俞敏洪曾说,要尽力培养员工,“让他强大到可以离开”。
比如对董宇辉,俞敏洪就倍加栽培,允许东方甄选亏5亿,让他大胆放手做,还曾为他规划留学事宜。
为何徐小平、罗永浩、陈向东、罗翔,离开新东方之后,似乎“比原来混得好”?
因为在新东方的平台,他们得到重用锤炼,成为了行业不可替代的人才,能在更大的平台立足。
所以,新东方表面上的“留不住人才”,实际上是选用育留达到极致,造就了一批“强大到可以离开”的人。
新东方造血功能强大,少量出走的人才,只是偶尔“流鼻血”,只是庞大人才库的一部分,不会影响企业的运营发展。
包括董宇辉也是,俞敏洪曾大方表示,如果董宇辉哪天想要离开,他第一个跑出来支持。
“小作文”事件发生后,俞敏洪满足董宇辉的梦想,成立了“与辉同行”,董宇辉也不负众望,首秀便创造上亿业绩。
4.如何成为“俞敏洪”、“新东方”;个人与组织,都应该懂得职业规划
如何选对人才?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培养人才?俞敏洪与新东方,为广大企业树立了榜样:
以职业规划的理念高度,指导公司的选用育留,把职业规划的意识,注入到企业的基因中。
然而,大多数职场人与企业的现实,是个彼此的精诚合作越来越少,摩擦矛盾却越来越多。
向阳生涯认为,是双方都不懂职业规划,从而联手酿造的闹剧。
员工层面职业定位不准确,被安排在不适合、不喜欢的岗位上,空耗岁月,出工不出力;
组织层面,选用育留不科学,招聘第一步就人岗不匹配,看似人员齐整,实则臃肿低效,人力成本浪费,拖累组织发展,每天都在“隐形失血”。
向阳生涯认为,只有用对人,才能办成事!职业规划是企业发展的基本功!
成功的企业,都是赢在了“用对人”上,都是赢在了职业规划的“基本功”上。
去年8月,向阳生涯创始人洪向阳先生,就受到国家电网的邀请,进行企业内部的“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培训。
我们建议,每个企业的管理层、人力资源团队,都应该懂得职业规划,每个组织内部,都应该配备专职的职业规划师。
我们建议,所有的职场个体,所有的组织企业,都应该学习职业规划,让人生发光发热,让组织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