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来说,学生的成绩评定将被分为5个等级:A(85-100分)优秀B(75-84.9分)良好C(65-74.9分)合格D(60-64.9分)基本合格F(<60)
1.唯分数论带偏高校教育,大学生苦绩点久矣
对于此次取消绩点制、改为等级制,生命科学学院原副院长王世强表示:
“竞争不是坏事,但一门课考到85分,说明知识掌握得很棒了,没必要刷到95分....北大学生应该胸怀理想,而不是斤斤计较于绩点。”
他认为,生命学院实行等级制、放弃GPA的初心,就是让学生把更多精力用于综合素质发展。
然而,取消绩点制的做法,在国内属于极少数,之前仅清华大学、华师大、上科大做过类似探索,大多数学子依然要承受绩点的压力。
特别是在保研阶段,绝大多数院校只认绩点,国外大学也只接受GPA,为了便于学生考研,生命学院会对成绩单附上相关说明。
王副院长认为,中国学生对分数太敏感,唯分数论经历小学、初中、高中,最后也带偏了高校教育,困扰众多高校学生。
“长期以来,绩点困扰莘莘学子,无数学生为了总成绩提高一两分,而陷入不必要的内卷泥潭。”
很多大学生全心全力提高绩点,却忽略了未来职业能力的锻炼,校方也习惯用绩点评价,加剧了唯分数论的封闭性。
接受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就业做准备,将所有精力用来刷绩点,以谋求保研深造,确实有点本末倒置。
然而,唯分数论最大的危害,不光在高校阶段,更在于高考志愿。
2.“唯分数论”的最大危害,在于高考志愿
无论教育政策怎么变动,都不能断绝唯分数论,分数是最有效的选拔方式。
目前多数省份遵循“平行志愿,分数优先”,高考总分依然代表选择权。
新高考改革通过选科组合,将原本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升级为12条升学赛道,强化了职业分流、职业选择的权重。
然而,很多学生、家长乃至学校的想法,还停留在唯分数论上,以为分数高,就能进好学校、好专业,以后就能有好工作、高薪水。
他们忽略了兴趣性格、选科组合、志愿填报的重要性,造成很多南辕北辙的结果,如“高分低校”、“热门变冷门”、厌学挂科、延毕退学等等,最终耽误职业生涯。
对于这样的现象,张雪峰就曾痛心地表示:“中国孩子最缺的就是职业规划!”
3.懂得职业规划,为孩子保驾护航
高中选科、高考志愿、专业选择,包括大学学业规划、是否考研深造,都要用职业规划思路提前布局。
家长需要主动学习职业规划、高考志愿规划,才能为孩子保驾护航。
在向阳生涯CCP生涯规划师和UAPM高考志愿规划师的学员中,就有很多未雨绸缪的学生家长,他们来的时候有多焦虑。
经过向阳生涯的课程学习,家长懂得职业规划的方法论,知道了孩子的职业倾向;
孩子有了兴趣、有了目标,学习积极主动,不用家长盯着;
家长也懂得科学指导孩子,充分尊重孩子,不陷入过度管控与焦虑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