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小李曾花100万元赴澳大利亚读心理学,一个海外归国的学子,为什么会沦落到送外卖?
2010年,小李的父母在饭店打工,月收入一共才7000,但为了小李的未来,还是咬牙花了100万供他留学,其中有一半是借来的,至今没有还清。
小李毕业后,曾在澳大利亚停留两年,这段时间从事什么工作,小李并未向父母透露。
6年前小李回国,没有从事心理学工作,而是做了款手工家具APP,但始终没有销路。
去年年底,小李来到亲戚的旅游公司帮忙,但由于处在淡季收入较低,小李瞒着家人做起外卖。
为了帮父母还清债务,并供养读大学的弟弟,小李急于快速挣钱,以至于和保安发生冲突。
留学决策严重失误,错把兴趣当专业
不管是高考,还是出国留学,选择专业就等于选择职业,要以职业规划为指挥棒。
没有明确的职业倾向,就贸然选择留学,结果和填错志愿一样,都会极大影响职业生涯。
留学的资金压力与风险多少?留学后的职业发展与机会如何?这些都需要审慎评估。
此外,小李还错把兴趣当专业,很多人对心理很感兴趣,但作为一门学科,心理学是严肃而“枯燥”的。
小李拒绝透露澳大利亚的“两年工作经历”,说明其学业出现巨大问题,我们认为有三种可能:
①小李顺利毕业,尝试心理学相关工作,但非常不如意,以至于回国;
②小李发现心理学与想象中不同,但也没有退路,于是熬到毕业,尝试其他工作,经历两年不顺,只能回国;
③小李的学业遇到困难,或者产生厌学情绪,所谓的“两年职业生涯”,可能是延毕了两年。
小李没有从事心理学对口职业,很可能对专业不喜欢、不适合,或者很难找到就业方向。
于是,小李的留学经历,并没有产生任何就业高度,反而给家里增加50万元债务。
如果小李父母懂得职业规划,选择真正适合的专业,就不会白费几年青春,就不会为了还债去做外卖员。
职业定位始终错误,把自己逼到死路
“人生不能重来,但可以从每个选择点重新出发”---《繁花》
如果学业不如意,通过职业定位的准确选择,依然能实现很好的人生发展。
他所学的心理学,是一个非常“宽口”的专业,有很多具体的职业方向,包括婚姻咨询、职业规划师、家庭教育咨询等等,都是很有市场需求的应用方向。
然而,小李却误入了“八竿子打不着”的木工职业,整整5年木工生涯,没有换来任何积累。
根据我们的【舒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小李回国时大约25岁,还处在<修正期>,只要找对职业定位,职业生涯依然能有所成就。
《10天谋定好前途:职业规划实操手册》洪向阳著
但小李“错把兴趣当职业”,耽误5年黄金时间,渐渐把自己逼到死角。
如果30岁进入<安定期>,还没有适合的职业定位,职业生涯就会非常被动。
职业定位,是职业生涯的生死问题,拥有适合的、准确的、长期的职业定位,就能超越80%的人。
小李本质善良、勤劳肯干,只是没有找对职业定位,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优势,最终沦落。
做好职业规划,掌握人生主动权;别让99%的努力,败在1%的选择
小李的朋友曾透露:“他此生最对不起的是父母,他不想结婚,只想在经济上做出一些成绩,替父母分担。”
小李的大好年华,在不适合的专业和职业中消磨殆尽,为了报答父母,他只能快速赚钱,死于非命;
小李父母花费百万,以为能为孩子保驾护航,却让孩子陷入更大迷茫,换来悲惨的结局。
向阳生涯认为,这是典型的中国家庭教育悲剧。
父亲含辛茹苦省吃俭用,想给孩子铺平未来道路,孩子十年寒窗努力学习,渴望出人头地报答父母。
大家都有美好的憧憬,大家都为彼此努力,然而99%的努力,最终败在1%的选择上。
对于这样的现象,张雪峰就曾痛心地表示:“中国孩子最缺的就是职业规划!”
高中选科、高考志愿、专业选择,包括是否留学、是否考研,都要用职业规划思路提前布局。
家长需要主动学习职业规划、高考志愿规划,才能为孩子保驾护航。
在向阳生涯CCP生涯规划师和UAPM高考志愿规划师的学员中,就有很多未雨绸缪的学生家长,他们来的时候有多焦虑。
经过向阳生涯的课程学习,家长懂得职业规划的方法论,知道了孩子的职业倾向;
孩子有了兴趣、有了目标,学习积极主动,不用家长盯着;
家长也懂得科学指导孩子,充分尊重孩子,不陷入过度管控与焦虑担忧
向阳生涯,23年的职业规划实战落地,《职业规划师国家职业标准》起草单位,被誉为中国职业规划师的黄埔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