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引发评论区不少学子诉苦,读研压力大想退学者比比皆是。
1.超6成人认为“读研比考研难”;没有明确目标,读研势必迷茫痛苦
某媒体账号做了“读研南还是考研难”,认为“读研更难的”,是“考研更难”的3倍以上。
获赞最高的网友认为,考研并不困难,但读研是真的难,“后悔毕业选择考研而不是工作。”
有的读研期间精神状态很差,有的从开朗乐观的e人,变成回避型的i人,甚至有人被诊断出抑郁症。
尤one认为,考研只是检验应试能力,但到了读研阶段,就是考验综合能力。
我们认为,不同学段有不同的任务,本科是“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属于从外界输入知识;
读研则要求“自己解决问题”,是在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自发自觉地去探索、去输出,没有目标者势必迷失。
近年来,考研人数连续8年增长,一些用人单位盲目增加学历要求,导致很多不适合、没必要考研的学子,也在懵懵懂懂中挤入考研大军。
向阳生涯认为,这种没有目标性的考研,就是酿成“读研痛苦”的主要原因。
有网友的亲身经历,就证实这一点:“如果为了明确目标而考研,读研的每一天,都会觉得很充实,并不会感到痛苦。”
2.考研不是“下一个高考”;是否应该考研,早在高中就应规划
但很多大学生选择考研,并没有很明确的目标导向。
一部分人把考研“高考化”,就像初中读完进高中,高中上完考大学,大学读完了,下一步自然就是读研。
还有一部分是跟风族,对于是否考研,他们起初是没有想法的,到了大三看到大家都考研,似乎“我不考研,显得我没上进心”。
不明确考研的目的,不了解读研的困难,考研通过时有多欣喜,读研遇到压力时,就会有多迷茫痛苦。
是否需要读研,是否适合读研,这都需要科学规划,拖到大学再考虑,很容易错误选择,至少要提前到高中阶段。
考研的事情,为什么要高中时就考虑?在决定大学专业的同时,就应该考虑是否深造了。
比如医学、法学、环境、机械等专业,光靠本科的学习可能不够,需要通过考研深造,像法学还需要经历法考,选择这些专业,要做好“6年起步”的准备。
基础学科类、偏理论学术的,如果要走科研路线,也需要考研考博,还能选择出国深造。
有些专业则更适合考公,比如审计、会计、汉语言文学、统计学、工商管理等等。
从大学专业选择,到是否适合考研,这些选择都是紧密联系的,都是以就业为最高指挥棒的。
职业规划引领高考志愿规划,其具体的顺序框架,可参考洪向阳老师的“火箭模型”:
但很多学生和家长,并没有职业规划的整体意识,总是到临近选择的时候,才懵懵懂懂做出选择。
尤one读研了两个月,才发现自己不适合,但已经木已成舟,没有回旋余地了,她不仅要硬着头皮完成学业,还要搭上两年就业时间。
向阳生涯创始人洪向阳认为:
“大学是职业生涯的起步,大学期间的规划水平,直接影响就业质量。”
很多孩子大学浑浑噩噩没有目标,读研两年也毫无建树,未来的职业前景,可谓难上加难。
3.人生是一连串选择,一步走错步步被动;懂得职业规划,让孩子一辈子走得顺
尤one称,自己在专业选择上,是非常迷茫懵懂的,只是觉得“容易上岸”就选择考研,并没有明确方向。
对专业的认知太片面,并不喜欢理论学术,对专业毫无兴趣,目前只读了两月,就已经没有动力,一看到学校就“两眼闷黑”,进入了“混子”的状态。
尤one对现状感到无奈,只能选择咬牙面对,她希望大家能做对选择,能坚持自己热爱的事。
感到迷茫困惑、没有明确方向、失去兴趣动力....
这何止是考研的问题,这更是困扰中国教育的普遍性问题,高考志愿是其中的重灾区
大量考生只会考不会填,为了高考付出99%的努力,却败在1%的选择上,病因是职业规划意识的普遍缺位。
不懂职业规划,就会在关键选择屡屡出错,一生都在忙于补救,一生都过得磕磕碰碰:
高考志愿不科学、不谨慎,读了不适合、不喜欢的专业;
勉强熬到了毕业,又在考研的选择上,重复高考的错误;
没有准确而适合的职业定位,将来的职业生涯,也将陷入漫长的迷茫与痛苦....
新高考的改革本质,就是一场职业预分流,想要填好高考志愿,家长就必须懂得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引领高考志愿规划,才能避免孩子一步走偏、步步被动,才能保证孩子未来职业道路的顺利。
职业规划的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懂没关系,不懂就要学!
在向阳生涯CCP生涯规划师、UAPM高考志愿规划师的课堂上,就有不少未雨绸缪的家长,主动学习职业规划,学习高考志愿规划!
向阳生涯,22年的职业规划实战落地,《职业规划师国家职业标准》起草单位,被誉为中国职业规划师的黄埔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