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也称为“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在我国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实践中,人们会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有偏好地选择相应的表达法。
广义的职业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学习、休闲、爱与家庭四个部分,即表现为学业规划(包括留学规划)、职业规划、休闲规划、爱的规划。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特别是(准)职场人,职业规划是核心内容。
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及通道设计三要素构成。即确立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设立合适的生涯目标和构建高校的发展通道、其中职业定位是最根本的战略性问题。
职业规划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但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可能是由个人自己主导,也可能是由他人主导,包括由父母主导、组织主导及其他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人的主导。个人主导的职业规划为“自我规划”,自我规划通常充分体现出个体在整个过程中的主动性,属于“主动规划”,规划的结果也更容易得到有效执行。
自我规划也可以有其他主体参加规划,如请导师指导,与组织领导共同探讨,或是请职业规划咨询机构或职业规划师参与职业规划。
相反,由他人主导的规划,属于“被动规划”,个人在其中处于被动地位。主动规划的人会对自已的后期发展承担主要责任,而被动规划的,由于个人的决策参与度低,处于被动从属地位,所以很容易导致认同度低,心理承诺度低,从而实际的行动少,对结果更容易推卸责任。比如,有些人的大学专业选择其实是父母的意愿,工作也是父母安排的,结果上了大学却没兴趣度数,有了看似的好工作却并不开心,甚至频繁跳槽,致使职业生涯陷入被动状态。
(内容来源与洪向阳:《生涯规划:新高考选科与志愿规划指引》,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1,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