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人预测,说疫情过去之后,会迎来报复性消费,这样的预期也让很多行业短暂地松了口气。对元气大伤的餐饮、旅游等等行业来说,能迎来一次报复性消费潮,就是救命的久旱甘霖。
然而国内疫情基本稳定,那么报复性消费潮真的来了吗?
从向阳君观察到的各行各业的职场人现状来看,因为裁员,为了保住工作焦头烂额的不少,因为降薪,虽然满肚子牢骚但也忍住不跳槽的也不少,保持现状就很不容易了,哪里还有功夫去报复性消费?
反而,更谨慎的捂紧了自己钱袋子的人变多了,对自己的现状和未来有思考的人更多了。
01
一些之前离职,又因为延后复工,或者行业不景气各种原因至今还在待业的人,陷入焦虑在所难免。
我现在的存款还够过多久?
下一份工作什么时候有着落?
接下来找工作我该找怎么样的才能一直干下去?
这些问题,也是前段时间找到向阳生涯的咨询客户小秦,趁着待业在家的这段时间在思考的。他是今年一月初和原公司提的离职,但没想到因为疫情的原因,他至今没找到自己的下一份工作。
小秦工作了5年,但是他的职场经历却很丰富,平均一年一换工作,最长的一份干了一年多,最短的一份刚过了试用期就跳槽了,反思了这几年的发展,小秦深刻感到了自己再不确定一个领域好好发展,如果今后还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变数,那自己根本扛不住。
小秦离职前后的经历应该能引起不少人的共鸣,有些事自己不经历过一遍永远不会意识到,有些职场发展的真相,只有自己离职、经历波折后才会发现,别人不会轻易告诉你,或许说了之后你也很难听进去。
但是,这些道理,越早知道,才能越早让你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02
“到哪里都能混口饭吃”的想法太天真了
有些人并不把换一份工作看得太慎重,就是因为抱着这种反正总有其他地方可以找到新工作的想法。
有着这样的心态,工作就是在干活,就是为了解决自己基本的生计问题,结果是什么呢?往往就是遇到一些挫折就逃避,一不如意就想辞职,把跳槽当做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却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今天的想法决定明天的成就,就算相同的职业起点,只要对待同样工作内容时的心态不同、理解不同,自然而然就会有不同的表现,长期发展过后,最终会导致职业生涯的状态、职业的层次完全不同。
更别说还有很多意外的因素出现,如果只有混日子的心,迟早把自己搭进去。不知道这次的疫情对他们来说是不是就像当头一棒,让他们可以从这样的想象中脱离出来。
03
从找工作开始就应该确立目标,全力以赴
日本的畅销书作家和田一郎写过一本书叫做《辞职后,我后悔的12件事》,书中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无论如何,尽早投身到你现在所做的事情中去。
他认为,就算你学的专业与你从事的工作相差十万八千里,当认定除了认真做事以外无路可走时,自己的潜能才会显现出来,才能看到工作的真正乐趣。
其实向阳君觉得他说的还不完全对,面对工作确实要全力以赴去对待,但如果面对自己不喜欢不熟悉的领域,一开始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很容易积累负面的情绪,让自己无法从中找到乐趣。
为什么要让自己经历这个过程呢?为什么不从找工作之初,就做好职业规划,确立目标呢?
向阳生涯这些年见过无数投简历时广撒网的候选人,其中至少80%都后悔自己的选择。盲目找工作就像大海捞针,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叫运气,但幸运不会一直眷顾你,只有自己目标明确然后不断积累,才是自己可以应对各种情况的底气。
04
离开了平台,你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
每一种职业都是依托于特定的组织平台或者市场环境的。平台真的特别重要,个人的努力在一个好的平台和一个一般的平台或较差的平台,结局完全不一样。
就像你要去往一个目的地,光靠两条腿走路可能需要一个多小时,骑车大概20分钟就能到,而开车的话,可能10分钟都不用就能到达,同样的努力,不一样的平台和载体,有的就能事半功倍。
好的平台能带给一个人很多好处,比如你是个程序员,是阿里、腾讯这样的大厂出身,那么写进简历里就是对你技术水平的一个过硬的认证。
比如你还是一个刚刚正式入职的应届生,但有过一年在知名外企实习的经历,那么通常接受过成熟的培训体系培训,学到了很好的工作习惯之后,你的每次汇报,做的每一个方案都会展现出简洁清晰的条理性。
当同期进入公司的新人还在因为写邮件的问题让领导批评的时候,你已经展现出自己靠谱和专业的一面,这时团队里如果有什么好的机会,领导是不是就会优先考虑你?一旦把握了这样的机会,你的职业起点无形中又上了一个台阶。
05
进入职场,需要更有针对性提升自己
洪向阳老师在《10天谋定好前途》中说过,职场的本质是一个价值交换的过程,只有专业,才有地位。
而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在《专业主义》中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你凭什么胜出?未来能够牵动世界大势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能否独霸世界舞台,锻造他人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你唯一的依恃,就是专业。”
特别是面对类似现在这样的职场环境,很多行业受到疫情影响,很多人遭遇失业危机,若想远离失业,不妨让自己成为专业人才,有了金刚钻,自然成为香饽饽。
对企业来说,人才易得,专业人才难求。如马云所说,花高薪聘请专业人才,就是节约成本,专业人才任何时候都是稀缺的资源。
职业是讲求向上发展的,要做到专业,就不能把工作当作例行公事,而是要用研究的态度来对待,一边钻研一边学习,一边总结一边反思,有针对性地去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很多人进入职场一段时间后,一直停留在舒适区,然而要做到专业就要突破自己,要把学习区也变成舒适区扩大的一部分,从中找到乐趣,并且不断进步,始终保持竞争力。
物理学上有这么个现象,下雪的时候不是最冷的,雪化的时候,才是更冷的时候,疫情回过去,但是影响依旧在持续,个人的发展在此时面临分叉口的选择,你想成为怎么样的人,看你现在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