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的总编辑胡锡进最近在社交平台上发出了点感慨,说:我们之前生活在一个很确定的世界上,但今后,不确定性将成为这个世界最寻常的东西,我是指大的不确定性,涉及到世界是动荡还是稳定的。
疫情就像最后一根稻草,让全世界都处在失序的边缘,老胡认为:未来什么都可能发生,动荡的加剧或将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能幸免,身处其中,每个人或多或少在为未来的担忧。其中,职场的发展,是直接决定你的生计,你的社会地位等等方面的因素。
在当今不确定性世界中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实现职业成功,是每个职场人必须要正视起来的问题。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学好职业规划,是助人助己,百利无一害的事情,在往期的CCP生涯规划师课程上,向阳生涯创始人洪向阳老师带领学员,从职业规划视角出发,探讨如何规划职业生涯,实现职业成功。
结合之前的课程,向阳君总结出了4个方面,和大家一起分享探讨,顺便复习回顾。
01
在关键的时间点,做对的选择
世界出于飞速的变化中,想要适应变化,就只能跟上变化。
变化中蕴藏着很多的机会,在关键的时间点作对选择,才可以发展得更好。
其实在人的一生中,关键的转折点有很多次,比如高考志愿填报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次选择。有的人选对了专业和院校,在大学四年形成了丰富的积累,也有人没选对,断断续续在探索,最终把一手好牌打得乱七八糟。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CCP生涯规划师课程上,洪向阳老师举的周浩的案例。以青海理科第五名的成绩考入北大,大学期间因为实在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休学打工,最终选择了退学进入技校学习数控,才算找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
职场的起点是有高低之分的,周浩本人可能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但作为旁观者难免有些扼腕叹息,以周浩的资质,如果一开始选对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也许会有更好的发展。
如今很多省市,都开启了新高考,要在新高一阶段就选好科目,定好方向,就意味着学生的选科目要和职业规划相挂钩,而高中生自己的时间、经历和视野都还不足,学校和家庭教育,老师和家长能提供的帮助就至关重要。
从选科到选专业,如果都能做出最适合的决定,就能避免之后职场会面临的80%的问题。而尽早培养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就能让自己在更多的关键时刻,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02
摆正心态,不要被负面状态打败
老胡说的话很实在,这就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对于已经习惯了确定和稳定的我们来说,心态上的起伏在所难免。
然而一个成熟的职场人,一定要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被负面的状态打败。
能压垮一个人的负面状态太多了,拖延、倦怠、焦虑等等都在困扰很多人,阻碍他们前行的脚步。
比如在疫情期间,很多公司裁员减薪,是不是让很多人陷入了焦虑?只有焦虑是没有用的,利用好这段时间,把压力变成梳理自己和提升自己的动力,才更能应对所有的问题。
在知乎上,向阳君就看到了一个网友的分享,说自己在疫情这段时间想了很多,也终于下决心要把自己的想法都落实,于是他把以前买的课拿出来听,把自己的公众号和头条恢复更新...
渐渐的他就发现,以前总觉得自己做不到就是在找借口,只要下决心去做一件事,肯定能做到。
他的一句话很适合分享给大家:疫情是暂时的,但储蓄和提升自己是一辈子的事。
摆正心态,克服那些负面的状态,好好规划自己接下来的发展,才能让未来越过越好。
03
真正了解自己,找对选择的方式
想要规划未来,就要了解现在的自己。然而很多人其实对于自我的认知都是不足的。
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但错误的追求反而在阻碍自己发展。
拿兴趣来说,兴趣是一个人职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和自己兴趣特质相匹配的职业时,带来的效果是巨大的,工作起来更有创造力也会更加稳定,职业满意度和成就感都会变强。
然而在以前的CCP生涯规划师课程上,向阳君听过很多学校老师的分享,说自己接触的很多学生,问他们兴趣是什么,学生往往会回答:“好像除了喜欢打游戏,不知道自己还对什么方面感兴趣。”
想要帮助迷茫不知道怎么规划自己未来的学生,也是他们一开始选择学习的初衷。
分析兴趣、找到兴趣都是有专业的理论和工具的,比如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他假设人的6种兴趣,社会也有6种倾向。
R代表现实型,这类型的人喜欢与实体打交道;
I代表研究型,喜欢分析、研究、解决问题;
A代表艺术型,拥有艺术、创新的能力,不喜欢受框架的限制......
通过测评,或是通过职业规划师的帮助,就能剖析自己的兴趣、性格等等特质,还需要用上兴趣事件分析法,决定哪些兴趣可以转化成自己的职业,更需要结合其他的因素,综合考虑,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
不同兴趣、性格的人,适合不同的职业,通过职业规划取得准确的职业定位,帮助自己事半功倍。
04
积累,并且是长期复利的积累
我们其实都听过“1万小时定律”,但其实有很多人,即使工作10年也没有取得多大的突破,1万小时定律之所以对他们失效,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只是重复、机械地在工作,缺乏刻意练习和反思总结。
知名投资人马克·安德森在谈起扎克伯格时就曾说,其成就的秘密在于改进率而不是什么1万小时定律:真正的重点是大量的总结思考和针对性练习。
长时间的刻意练习才能形成有效的积累,还是拿弃北大读技校的周浩的例子来说,进入北大又休学打工,退学之后又重新学习数控,这几年的时间对他来说,就是拼凑的片段式的积累,长远来看,这段积累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而洪向阳老师在CCP的课堂还喜欢举一个马尔康中学美术老师的故事。从小学开始喜欢画画,一路学习高考考了美院,毕业后选择成为中学美术老师,并且乐在其中,每天干劲满满。可以说,这位老师从小开始的练习,都是在为未来的职业选择做积累。
然而,想要形成长期复利的积累,需要的刻意练习是一项长期而又枯燥痛苦的过程,能让人坚持下去的一定是内心认定带来的内驱力。
通过职业规划,找到内心真正认定的职业定位,内驱力自然而然会跟着增长。
未来充满了不确定,但是不要惧怕未来,怕也没有用,从职业规划做起,先做好上面这4件事,即使在不确定性世界中也能实现职业生涯的成功。
望大家共勉。
最后,给大家说个好消息,向阳生涯的CCP生涯规划师课程线上版即将上线,线上课程又经过升级,不仅在时间空间上给学员便利,丰富的课程设计,也将给大家更多收获,敬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