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让我们记住了很多人的名字: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等。
作为冲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让人由衷敬佩,而其中,又以金句频出的张文宏医生最让人印象深刻。
身为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他在采访中从来没有说过什么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但一句句朴素却幽默的金句,却让人由衷信服。
劝我们别出门的时候,他会说,你不是在家闷着,你是在战斗,你觉得闷就对了,病毒也会被闷死了;
复工要做科普了,他又用开玩笑一样的语气告诉我们,要防火防盗防同事,只要防护得当,其实也不用太过焦虑。
只说大实话的硬核风格让他圈粉无数,想知道这位网红医生的人气高到什么程度吗?在张文宏报名援鄂医疗队的新闻下,有人直接留言,钱可以捐,物资可以捐,市长可以捐,但张文宏主任绝对不能捐。
没有答非所问的假大空,也没有盲目乐观的打鸡血,细看这段时间张文宏医生那些上过热搜的金句,移植到日常工作中,也很可以成为很多人的职场宝典。
01
职责所在,不用过度美化
让张文宏医生第一次在网上爆红的,是他说:“一线岗位全换党员上,没有讨价还价!”
疫情爆发以来,武汉的医护人员连续工作了一个多月,张文宏所在的上海,情况虽然不算非常紧急,但他发现很多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早已超过负荷。
前线的人员必须轮换,那该换谁?张文宏想了很久,最终想到了科室内的党员,“共产党员的口号平时喊喊可以,但这个时候,我不管你有什么想法,对不起,现在你马上给我上去。”
他自己也是党员,对他来说,这个决定不是为了摆姿态,唱高调,只是因为当初入党时要冲锋在前的誓言,是一种契约精神,也是职责所在,对于外界的争议,他也不希望大家过度地解读或者美化。
在职场,能够干一行爱一行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事实上有不少人并不认可自己目前的工作,有的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人努力寻找方向,但不管怎么说,只要在自己岗位的一天,都有要对自己职业负责的义务。
拥有这份责任心,即使目前的工作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也能从中收获,为接下来的职业生涯积累财富。未来通过职业规划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带着责任感,找到自己的使命感,是让自己不断前进的最强的内驱力。
02
专业的精神,术业有专攻
在疫情刚爆发的那段时间,所有人最关心的就是新冠疫情有没有特效药,而很多媒体在采访时,通常也会带上这个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张文宏医生的回答格外的硬核,他直接表示:“不需要媒体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我也希望你们媒体不要老是做这个事,把一种不靠谱的治疗方案,片面地传播,哪怕一些靠谱的治疗方案,因为你们的传播也变成了错误的。”
总有人想问重症病人的治疗方案,张文宏直言不讳地告诉媒体:“我跟你讲你一定听不懂的,因为我们读的书不一样,我讲的每一个汉字你都能听明白,但不会知道是什么意思……”
两次不太客气的回答,其实是传达了一个很经典的职场道理:术业有专攻。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却不见得人人都能做得好。
职场是个有边界的地方,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看病找医生,比如职业方面的问题就找职业规划师咨询,是一样的,很多时候你冥思苦想解决不了的事,放在专业的人眼里,不过是云淡风轻的几句话就能解决。
同时,职场又是靠专业说话的,各司其职,做好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事,就能创造最大的价值。但想要起到人尽其才、才得其用的效果,还是需要把每个人放到对的位置上,有一个正确的职业规划,格外重要。
03
淡化个人,团队同样重要
随着大家对这位“网红”医生的好感激增,越来越多的媒体找到张文宏医生做采访,但张医生却很少说自己的个人经历。
已知的履历都是百度百科来的:1987年考入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医学专业;毕业后进入华山医院感染科,先后在香港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以及芝加哥州立大学微生物系从事访问学者以及博士后工作。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员。
从小城市一路奋斗至今,多正能量的素材,可是面对媒体对他个人经历的挖掘,他直接拒绝:“对于我个人你不要采访,我觉得没什么意思,我就一个乡下人跑到上海,读完书留下来工作而已,其他没什么。”
相反他更喜欢谈自己的科室,谈医护人员的现状不是需要多少歌颂,而是需要真正的关心,作为抗击新冠一线的医生,他最明白医护人员的辛苦,他说:“有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团队,就是我们的护理团队,医生有多重要,我们的护理姐妹就有多重要。”
不得不说,职场人如果能在团队里遇到这么一个领导,太让人羡慕了。在专业上足够服人,在心理上也能给人可靠感和安全感,拥有同理心,能看到团队成员的付出,给予他们关心,张医生这样的领导谁不想要?
而团队的凝聚力变得更强,对团队中每个人的提升,对自己当前的工作和发展,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04
不要只停留在想象里,要拿实践说话
针对网上盛传的“血清疗法”,张文宏医生的科普也堪称犀利。
“输入康复血清,患者马上康复,这是电影!”电影里确实有不少一针血清下去药到病除的场景,但现实比科幻片要复杂。
真相是,作为古老的疗法,血清治疗的确有效,但也有困境:比如血清只是解决病毒阳性的问题,但对于危重症病人,不仅仅是病毒阳性的问题,而是多脏器衰竭的问题。
就算病毒阴性了,这些病人的康复也会是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
生活和工作上的很多事,不能相当然的急于求成,光想是没有用的,只有实践过了才能给自己一个答案。就像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不满意,却不敢迈出转型那一步的人,他们始终陷在路径依赖的圈子里,不敢挑战。
想得太多却没有相应的行动,活在想象里是很难有未来的。
05
有本事的人当然可以有脾气
张文宏也知道自己不是个合格的受访者,索性把话又摊开了讲,“大家看到的很多医生都是文质彬彬的,那都是假象,全都是假的,其实,真的医生实际上,水平越高脾气越大。”
他也坦言:“专家到了这份上吧,我看脾气没有一个好,吵架是经常的,但都是本着对病人极端负责的态度,否则我跟你吵什么吵啊?你好我好大家好不好吗?”
专业就是他们有脾气的底气,但是他们的脾气也是对事不对人的,是他们专业的象征。每一次的争论看上去是剑拔弩张、火药味十足的,但背后却在一次次推动更有效的治疗方案的诞生。
很多真正有本事的人,面对专业上的问题绝不圆滑,他们既坚持自己的想法,又尊重事实依据,在专业面前看上去格外的不好惹,但就是这样较真的态度,才能一次次突破自己、超越自己,迎来自己职业生涯的新发展。
疫情让张文宏医生成了妥妥的“网红”,可他自己却有着非常清醒的认知:
“这个事儿出来,因为我懂这个事儿,大家喜欢听我的。等这事儿过了,大家又不要听我讲话了。你以为大家爱听我讲话啊?”
“等过了这个事情,大家该看电视的看电视,该追剧的追剧,该看跑男的看跑男,谁要看我啊?”
“当新冠大幕落下,我自然会非常silently走开。你再到华山医院来,你也很难找到我了。我就躲在角落里看书了。”
有的人从来不需要人设,他的专业,他的真实就是最好的人设,一切总有尘埃落定的那一天,每个人都会回到自己的岗位各司其职,不管是张医生还是看到这篇文章的每一个人,做好自己专业内的事,就是目前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