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复工的这段时间里,已经爆出了好几起裁员的消息。
独角兽新潮传媒第一天就裁员500人,曾经国内最大的PHP培训机构兄弟连就地遣散,北京“K歌之王”则宣布与全部200余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裁员二字对于职场人犹如噩梦。
事实上,去年各大公司裁员的动态就异常活跃,有媒体统计,截至2019年的12月,2019年全球至少有83家知名公司进行了93次裁员。
经济下行的压力加上疫情的冲击,说是职场寒冬也一点不为过。相比于升职加薪,更多人反而退后一步开始思考如何保住饭碗,如何维持生计了,不得不说,这种职场痛点的转变,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来说是倒退的。
很多职场社交平台上,都充斥了关于裁员的讨论,向阳生涯也接到过不少遭遇裁员想重新做好职业规划的咨询案例,我们发现了一个有些出乎意料的现象:很多被裁员的人,都是同事眼中看起来很勤快的人。
01
有些人只是看上去勤快?
这让向阳君也想到了曾经的一个咨询客户小李,小李是应届生毕业进的公司,为了努力留在公司,一直非常的勤快,每天到得早,有时还自愿加班,3个月的实习期过了,小李确实如愿以偿留了下来,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就被劝退了。
说到这里小李有点委屈还有点不好意思,他说那时候公司准备新开展一个和他们部门直接相关的业务,部门领导就把去市场监管所做业务范围增项的任务交到了他手里,但是小李这个人有点马大哈,不是交错材料,就是忘带证照,来来回回跑了好几次,一天能解决的事情,硬是让他用了快一周才完成。
不知情的人只看到小李每天跑前跑后在忙活,而知情的就明白他的勤快根本没有效率可言,甚至都交不出一个好的结果。
如果这时候遇到裁员,你说这样的员工会不会被老板留下?
无独有偶,朋友圈里的小黄也抱怨自己遇到了裁员,让大家都挺震惊的,小黄是出了名的加班狂魔,晚上刷朋友圈时常能看到他晒加班的照片,实在想不通他是为什么被裁的。
后来小黄几次换工作都不顺利,我们才慢慢了解他平时工作的模式,每天打卡上班,按部就班开始干活,偶尔也会摸摸鱼发发呆,等到快下班了又开始加班,每天忙忙碌碌,但每个月的业绩却一直没有多大的提升。
长此以往,小黄沦为“瞎忙族”,在工作上没有成长,慢慢就成了老板心里可以随时被踢掉的人。
02
如何避免自己成为这类人?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动荡时代最大的风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
大环境中我们要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不过不少职场人都在做对的事,来避免自己成为这类勤快的瞎忙族,也避免自己成为裁员中被淘汰的那一个人。
1)提升自我的认知,制定清晰的职业规划。
很多人在职场瞎忙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清晰的自我认知,也没有准确的职业定位。
向阳生涯见过很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稀里糊涂投了简历,通过了面试,入职之后才发现这份工作和想象有出入。他们也急着能有成长,但一开始定位错了,他们的很多努力都是起效慢,成果少,久而久之可能连自己都失去信心,从真勤快变成了假勤快。
有清晰职业规划的人就是另一番光景了,他们很明确自己的优势、劣势,尽量扬长避短,把努力用到了对的地方,成长的速度就会更快。
就算真的因为不可抗力的因素裁员,他们也能很快调节自己的心态,因为有能力的人其实不在乎裁员,相反拿到了赔偿金,换一份新工作,也许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真正那些能够笑到最后的人,都是早早的就对自己的人生开始了规划的人。早做规划,早早认准一个定位,才能让你积累更多生存的资本,赢在关键的时刻。
2)结果导向,少做无用功
职场终究是个靠创造价值安身立命的地方,只有勤快是行不通的。
众所周知,效率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团队而言,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是企业里最真实的工作写照。而很多职场上的瞎忙族,他们总是在忙,但是具体忙什么,你永远不知道,而且你还看不到他们的成绩。
就像上文的小李,初入职场,他的想法就是能力不够,勤快来凑,但对于以结果为导向的老板来说,勤快的员工有很多,但能创造价值的却很少,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马云说:“公司员工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野狗’式的员工,这种人虽然能力很强,但是态度很差;一种是‘猎犬’式的员工,这种人不仅能力很强,而且态度认真,待人诚恳,团队意识强;一种是‘小白兔’式的员工,这种人态度很好,待人热情,团队意识也不错,但是能力很差,做不出业绩。”
小李就是小白兔员工,勤快但做不出成绩,公司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他的个人成长也很慢,只能放弃他,去选择更合适的人。
能创造价值的员工,一定是结果导向的人,他们遇到问题会想尽办法去解决,而不是弯弯绕的用勤奋掩盖自己效率和能力上的不足,因此他们会思考怎么找到正确的工作方法,怎么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流于形式。主动的学习和成长,让他们可以收获更多。
3)避免岗位职责单一,减少可替代性。
有一些人虽然勤快,但他们的岗位核心程度不高,对公司对部门都无足轻重,一旦遇到裁员,他们也会是最先被淘汰的。
比如有一类员工,他们的工作饱和度不高,时常还有多余的时间被其他部门的人找去帮忙,每天像小蜜蜂一样忙忙碌碌,不可谓不勤快。
但是往深里想,每个部门最核心的工作,一定不是随便拉个人就可以帮忙的,能分出来的大多是一些不太重要,或者相对容易的事情,久而久之,他们就沦为了“打杂型”的员工。
自身的岗位不重要,承担的其他工作同样是别人可以随时接手的,那他们在公司的存在感是不是可有可无呢?
要避免这一点,你可以尝试工作丰富化的策略,主动涉及更广泛,或更高一级的工作,努力让自己像核心部门流动,不仅如此,也一定要注重在工作之余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去增加自己不可替代的硬实力。
其实,看上去勤快的员工会被裁员,还是因为他们的勤奋是个伪命题,切记加班≠勤奋,勤奋≠高效。勤快只是工作应有的状态,而不是价值。作为职场人,就是要把勤快转化为价值,才是一举两得,否则是无法在职场上站稳脚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