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一向是每年电影爱好者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昨天第92届奥斯卡落幕,韩国电影《寄生虫》爆冷门成今年奥斯卡的最大赢家。
这个冷门爆得有多大呢?《寄生虫》同时荣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国际电影四项重量级的大奖,每一个都是对作品极大的肯定。
这也创造了奥斯卡的几个新历史,首次由外国影片获得最佳影片,首次有影片同时获得最佳国际电影和最佳影片,韩国电影首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
导演奉俊昊在颁奖典礼现场都对自己一晚上能喜提4座小金人而感到难以置信,第4次走上领奖台时,连获奖感言都一下子有点卡壳。
不过这些小细节已经不重要了,经过本届奥斯卡之后,这位头发卷卷,体型有些发福的导演,一定会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边思考着电影中对贫富差距,对社会现实的探讨,一边也可以去了解一下奉俊昊导演本人,他作为的导演的职业生涯,再一次向我们证明,有规划的人生,会走得更高更远。
01
从兴趣开始,很早就确定了未来的目标
当你看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说着自己未来要成为医生、明星、或者大老板、科学家等等职业的时候,你会认为这是他职业生涯的起点吗?
一般来说不会,对一个孩子来说,对世界的探索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兴趣,但从兴趣到职业,其中还有漫长的过程,谁都说不准他们会不会3年、5年之后又有了新的想法。
但奉俊昊不同,年仅八九岁时,他就已经是是希区柯克电影的超级粉丝,电影里面设置的悬念时常让他魂牵梦萦,深深着迷。
十一、二岁时他就告诉自己将来要成为导演,那时他已经是个小小的电影发烧友,他热爱电影,也看过非常多的电影。接受采访时回忆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他说:“当时,韩国还没有电影院,也没有互联网和DVD,我看了很多电视上播出的电影。”
如果说十多岁的时候还只是兴趣的话,随着年纪渐长,这份兴趣没有被时间冲淡,反而更加深入,并且转化成了探索电影背后的故事,以及想知道谁创作了这些电影,他开始寻找更多的电影导演的名字并且熟记他们,自然而然的自己也深受影响,立志要成为一个电影制作者。
为此,奉俊昊在大学期间加入了电影社团,成为了杨德昌、侯孝贤、今村昌平这些电影大师的忠实影迷,不断吸收着新的理念、新的创意,这些对他的导演生涯来说,都意义非凡。
或许就像他曾经在节目中自己对自己的形容“从小就是一个怪胎”,没什么朋友,对电影却是“真爱”。对于自己的职业,能从兴趣变成真爱,他能做的有多成功都不足为奇。
02
坚持与改变并行
任何行业,能取得成功的人都是坚持的,12岁立志当导演,50岁获戛纳金棕榈奖,51岁奥斯卡斩获4座小金人,没有坚持就没有成功。
作为导演,最重要的就是作品,而拍摄电影,哪怕是小成本电影,都需要投入不菲的资金,至少对于一个年轻导演来说,这笔钱一定来之不易。
奉俊昊早早就决心要成为一名导演,自然会想方设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大学毕业后,为了筹钱拍电影,他画过漫画,卖过甜甜圈。1993年拍摄第一部短片时,因为资金困难,他在父亲的礼券中抽了一张T恤衫券给演员作为报酬。
毫无疑问,他对自己的电影梦是持之以恒的,但正因为如此,他才知道在坚持一个目标的过程中,很多东西都需要改变和调整,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
比如他的拍摄风格,2000年奉俊昊拍摄处女作《绑架门口狗》,那时他也已经做好最坏打算,如果反应不佳,就学当时正在低潮期的导演朴赞郁去开家DVD店。尽管该片口碑不差,且受邀参加了几个国际知名影展,但在观赏性上还是欠一些火候,这也让奉俊昊对于自己之后作品中的自我表达做出了调整。
成果是显著的,2003年,奉俊昊凭借惊悚悬疑片《杀人记忆》获得第2届韩国电影大奖最佳导演,这部电影终于让奉俊昊找到了自己的创作风格,成为了当时韩国最卖座的影片,在韩国本土的记录直到阿凡达上映才被终结。
不断琢磨不断改变的还有拍摄手法,作为希区柯克的铁杆粉丝,奉俊昊一直在想探究希区柯克是如何拍电影的,他也收集了很多关于希区柯克电影故事的书,反复品读,每一次自己进行电影创作的时候,他都会回想那些元素,并以此找到自己的风格。
坚持一个大目标不变,适时适当调整自己的小目标和发展策略,这一点尤为需要每一个人在对自身做职业规划的时候去参考和学习。
电影《寄生虫》海报
03
精品策略:作品贵精不过多
奉俊昊并不是一个高产的导演,拍电影20年只有7部长片,但几乎每一部都是高口碑高质量。对于作品,他奉行的是精品策略,作品贵精但不贵多。
想要完成一个精品已经非常难得了,奉俊昊的秘诀其实是他鲜明的个人特色,就以此次奥斯卡的大赢家《寄生虫》为例,熟悉奉俊昊之前作品的人一定不会感到陌生。片中的故事结构、镜头语言、黑色幽默、人物设计,鲜明的个人风格,都能在前6部当中找到继承和发展的痕迹。
他其实并没有刻意去批判任何一方的对错,而是通过自然、扎实的细节呈现各种象征和隐喻,将各人各面描绘出来,让人感觉远看是喜剧,近看是悲剧,时而觉得荒诞,时而感慨现实,时而会爆笑,时而却想流泪。
这考验的是导演的掌控力,也跟韩国电影产业的大环境有关,韩国国内对于现实题材作品的尺度放得相对更宽松一些,很多真实事件、历史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往往呈现出相当多的优秀作品,导演对于社会事件的思考和剖析,就是作品最大的亮点。
奉俊昊能成为个中翘楚,也和他自身经历有关。说起来他并非科班导演出身,读大学时,奉俊昊考上了延世大学社会学系,尽管他说比起专业课,自己更愿意泡在电影社团,但是社会学的背景已经给他的创作留下了烙印,成为他导演风格的一部分。
电影《寄生虫》剧照
其实,所谓的贵精不贵多,就是一定要打造个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部分,这和每个人的职业生涯是一样的。
想要事事做好几乎不可能,太多的选择只会分散有限的精力,找准自己最擅长的地方发力,形成顶端优势,反而能增加脱颖而出的机会。
就像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奉俊昊用马丁·西克塞斯的话呈现自己的内心坚守:“当我年轻学电影时,有一句话刻在心中:‘最个人的东西就是最有创造性的东西’。”这个时代如果你一直想要面面俱到,最可能的反而是变得平平无奇。
4座小金人也许还不是结局,但人生这样的高光时刻大概率不会再出现了,这样的成就是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但如果多想想他一路上的历程,是不是也能给在其他领域奋斗的我们一点点方向和动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