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虎扑上一个50多万阅读量的帖子,让向阳君真切的感受到了职场35岁现象的杀伤力。
楼主自述自己去年还在一家小型公司做着总经理,拿着2w+的工资,生活的还算滋润,但天有不测风云,今年初公司一个主要的业务丢了,撑不住倒闭了,楼主在他35岁的时候,突然遭遇失业,心情可想而知。
虽然失业,但生活还得过下去,收拾好心情他就开始广投简历求职,期间也用上了自己多年的人脉关系,愿意降薪就想求一个机会,但是屡次碰壁,被一次次拒绝,无奈之下,他最终穿上了骑手服,骑上了小电瓶,做了个外卖小哥。
他自己说:“35岁的老男人,没啥特别技能,在职场上,绝对是狗不理的类别,不可回收的垃圾。”
楼主发帖主要是心情苦闷,感叹往事不堪回首,好汉不提当年勇,但是对看帖的人来说,这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被35岁现象淘汰掉的案例。
35岁在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中,在职业生涯的建立阶段,但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不是调整方向或者安定下来,而是力求稳定和上升,但事实上很多人在35岁不仅不能稳定,甚至还要面对自己职业上最大的危机。
有人说现在的生活怎么样,其实是10年前的自己决定的,25岁到35岁是人生关键的10年,25岁怎么过决定了你35以后是否有能力,即使面对危机也能轻松解决,而不至于像上面那位虎扑楼主那样手足无措。
站在职业规划的立场上,向阳君想说,25岁到35岁的这10年,有3件事你越早明白越好。
01
关于未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跑道
25岁之前,年轻就是本钱,你还有可以理直气壮的迷茫的权利,但25岁之后,如果还没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跑道,那么对不起,职场的现实迟早教你做人。
找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跑道,其实就是解决了职业规划里最重要的职业定位的问题,明确了定位,你获得成功的概率至少能提升一半。
在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之前,你做的很多努力其实都是无用功,而找对方向就能事半功倍。
如何找到定位,在向阳生涯创始人洪向阳老师独创的三大系统十五项要素或许能给你很大的帮助,比如职业取向系统中,性格、兴趣、价值观等等是非常重要的要素,一个人如果能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并且认定的职业,他们会对工作充满热情和创造力,强大的内驱力会让他们在工作中表现的更出色,这种情况,就相当于自己的卓越之轮转动起来,长期积累下来,一定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成绩。
其实,无论什么性格,做什么职业,只要肯下苦功,大多数都是能成功,但说句扎心的话,现在这是个快节奏的时代,如果选了条不适合自己的跑道,你的努力很可能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你还没成功,就已经要面临35岁危机了,那你又该如何自处?
找到你的跑道,专注自我的发展,在25岁到35岁这10年的时间里,能做出的改变太多了,别的不敢说,就算你真的到了25岁才开始决心做好职业规划,决心一步步朝着目标脚踏实地,那么等到35岁,你一定会感谢25岁那时的自己。
02
关于职业:挖掘并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职场,个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说到底就是商业价值的交换,25岁之前,能力不足可以用自己的年龄找借口,也可以说自己还没有找到方向,但时间不等人,一天天一年年就到了35岁,这时候没有了借口,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不可替代性的问题一暴露,就是非常致命的。
向阳生涯发现,30岁左右的咨询客户是最焦虑的一批人,工作多年,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能,越来越多的新人加入,总会有种莫名的危机感,偶尔萌生了跳槽的念头,打开文档修改简历,却发现根本就没什么值得一提的成绩,面对这样的自己,怎么可能不焦虑?
这种焦虑的本质,就是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基于找对方向的基础上,依靠长时间积累自己的能力而来的,如果一定要用一个时长来定义的话,1万小时定律或许是个不错的答案,换算一下也就是10年的刻意练习。
用职业规划层面的定义来说,你的薪水、职级、所在的公司等等外部可以轻易拿走的东西,叫作外生涯,而你的知识、技能、经验等等外力不能夺走的东西,叫作内生涯,内生涯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形成一个人的顶端优势,通俗来讲,就是核心竞争力,当一个人拥有了自己的顶端优势的时候,就意味着拥有了话语权,变得不可替代起来。
从25岁到35岁这10年,就是稳定你的职业生涯,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好时间。普通人找工作,稀缺的人才被工作找,想成为哪一类人,选择其实在25岁的自己手上。
03
关于格局:不要困在自己的舒适圈
很多人的能力得不到提升,无法发展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把自己困在了舒适圈。
向阳生涯的一位咨询顾客小马,来咨询的时候是他工作的第5年,这5年他没有换过工作,一直在一家公司工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觉得自己陷入瓶颈,难以突破。同期入职的同事,已经成了部门的领导,这样的对比更让他充满迷茫。
年纪渐长,却没有一份和自己相匹配的事业,甚至连方向都没有决定,逼得他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在和向阳生涯平台的职业规划咨询师沟通的过程中,他自己也承认,每天习惯了按部就班的工作,也没什么想去提升的想法,时间一长这样的生活成为常态,等反应过来,已经被同事甩开了。
他在这几年职业生涯中犯的错,是很多人的通病,习惯了每天的工作,可能一份工作到了第二年闭着眼睛就能完成,因为得心应手就不想提升,没有压力也不会出错,短时间是可以让自己过的很舒服,但也注定了没有成长,像小马他的5年职场经验,其实只是第一年的复制黏贴罢了。
前面也说了,找到合适的方向,通过积累,会让成功事半功倍,但是任何时候想要积累想要提升,这个过程注定不会轻松,更何况10000小时的刻意练习里,有多少次想放弃,有多少次被休闲娱乐的心思诱惑。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一个领域深耕下苦工,都是要踏出自己的舒适圈的,就算成功如马云,也不是轻而易举赚得了如今的地位和财富。
TED一段被分享了60万次的演讲《20岁光阴不再来》中,有一个比喻,20多岁的年轻人,就像是刚刚从洛杉矶起飞的飞机,在刚开始航行的时候,只要改变一点点航线,最后到达的目的地可以像阿拉斯加和斐济一样大。向阳君想用这个比喻做结尾,25岁之后,每当你做出一点点有益的改变,你的35岁就会多一份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