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上映的第19天,实时票房已经超过了36亿,作为一部动画片,一骑绝尘的姿态成为了中国电影票房榜的第4名,以目前的势头来看,在猫眼给出的最终票房预测中,它甚至可能超过《复联4》,进入中国电影票房前三甲。
毫无疑问,这是近年来中国电影的一次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导演饺子,向阳君已经带着大家从职业规划师的视角,了解了他的故事。但是不只是他,向阳君从如今中国电影票房总榜中,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如张艺谋冯小刚之类的行业大佬组欧品都榜上无名,而《战狼2》、《流浪地球》以及《哪吒》背后,一批跨界转型的导演正在冉冉升起。
身负无数荣誉的大前辈却在近年来惨遭票房成绩的“打脸”,半路出家的跨界导演却能在某些方面青出于蓝,这里面到底包含了哪些职业规划层面的逻辑呢?听向阳君给大家讲讲。
01
跨界如转行,什么才是你的底气?
几位导演的跨界,就和普通人想要职场转行是一个性质的,但是隔行如隔山,想要跨界并不是那么容易。尝试跨界转行之前,你至少得找到能支撑自己的底气。
首先是你的天赋和决心,你的天赋决定了你能达到的上限,你的决心决定了努力的程度,进而决定了你能达到的下限。
对于一般职业生涯发展比较顺利的人来说,努力的程度是可以弥补天赋的不足的,但是对转型跨界的人来说,天赋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他们能否实现更快的弯道超车。
这一点对于很多发现自己职业定位跑偏了想要转行的人来说尤其关键,都说转行穷三年,很多人会存在路径依赖,选择将错就错其实也是因为之前的沉默成本,以及之后可以预见的巨大的时间和精力的付出。
但如果有足够的天赋,又肯付出足够的努力,他们的转行之路就能在相对少的时间,把自己的职业规划拉回正轨。
向阳觉得从职业规划的视角来看,导演饺子一定是个天赋型的选手,无论是自学动画软件、CG技术,还是光靠一己之力,用三年时间打磨出自己的动画短片处女座,并且一战成名,有这样天赋加持,加上后来长时间的磨练,再有了他临近40岁时大放异彩的高光时刻。
其次,要关注的是你的转行跨界和你熟悉的领域,和你之前的经历,是不是有相通的地方。
在向阳生涯创始人洪向阳老师的著作《10天谋定好前途》中曾说过,一些特殊的经历对于职业生涯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并且能创造独特的商业价值。
拿吴京来说,武术冠军出身,一路成为了武打明星,《战狼2》又让他转型成为了动作片的导演,这和他的经历是一脉相承的,也因为这段经历,帮助他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吴京早些年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戏红人不红的状态,同期的甄子丹已经成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功夫明星的时候,吴京名气远不如他,但是在这段职业生涯中,找到自我的定位,找到合适的戏路,从参演特种兵系列开始,强悍的中国军人形象渐渐深入人心,也为此后的《战狼》系列打下了基础。
跨界的本质是是整合、是融合,其实职业规划也是,当你把天赋、兴趣、努力、经历等等因素综合放在一起重新梳理之后,你的定位一目了然,发现自己确实更适合转行的话,自然就有了面对困难的底气。
02
积累,为跨界练就顶端优势
能在一众电影大佬里取得青出于蓝的成绩,积累也是他们转型成功的重要关键词。
作为想要跨界成功的导演,能脱颖而出一定会有非常突出的一面,吴京是他多年扎实的武术功底和行业经验,郭帆和饺子则是他们对于对于作品的较真和坚持。
向阳君看过几则关于郭帆导演的采访,郭帆学法学出身,后来转行做了导演,立志“当导演就是为了拍科幻片”、希望“推进中国的电影工业化”的他,零几年就考虑过拍流浪地球,《流浪地球》是他的挑战也是他的情怀,为此他一直在积累。
饺子亦然,他的成名作积累了他的口碑,他做外包的那几年磨练了他的技术,使得他终于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合伙人的时候,能迅速给出一个方案和创意,并最终将他打磨成一部优秀的作品。
作为一名跨界的导演,要做出一部好作品更难更有挑战性,要积累的不仅仅是自身的能力,同时还要积累素材,积累自己对于电影内涵的思考,积累对观众心态的把握等等。
拿《流浪地球》来说,这类型的灾难科幻片,换做欧美大片,一群人带着生的希望坐上飞船,逃出生天保留人类的火种可能是最合理的剧情,但《流浪地球》偏不,拯救地球,带着地球一起走,反应的其实是一种故土难离的中国式情怀。
这样的故事是厚积薄发之后高度浓缩的精华,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建立牢固的情感链接,形成具有中国独特性的科幻电影类型。
再说个反面例子吧,长城可以说是最能代表中国的建筑物之一,但张艺谋的魔幻大片《长城》最终却成了中不中、西不西的一部作品,赏金猎人来到中国打怪,甚至被女主大爱感动的故事情节被广为诟病。是特效不够精美还是演员不够大牌?事实上故事的情感内核不能引起共鸣,才是最大的问题。
国产电影其实缺的并不是观影人群,而是真正优秀、打动人心的作品。观众们用脚投票,他们长时间的积累到底有没有形成独一无二的顶端优势,观众们已经给出了答案。
03
团队,让对的人去做对的事
好的作品不是导演一个人的事,背后幕后的团队、台前的演员们等等共同作用下,才能碰撞出我们如今看到的电影成品。
《哪吒》就不必多说了,从剧本创作到最终上映历时超过5年,团队对于特效的画面的把控可以用严苛来形容,特效制作师一度因为压力过大离职,但兜兜转转还是没能逃出剧组的“魔爪”,硬是磨出了理想的效果。
《流浪地球》也是一样的,3000张概念设计图、8000张分镜头画稿、10000件道具制作、10000 延展平米实景搭建,拍摄成本高达3.2亿,甚至片中每一块屏幕背后都有一个工作人员在操纵,确保屏幕配合演员的演出。
在选角上,年事已高的吴孟达穿着几十公斤重的外骨骼吊威亚,每演出几条就必须去吸氧,连一向硬汉形象示人的李光洁面对每天几十公斤的负重,也直呼身上很多地方都疼的难以忍受。剧组常备驻组医生随时待命,可见拍摄之艰辛。
但是因为选对了人,整个团队的价值观空前一致,为了完成一部好作品的成就动机和精益求精的审美主义,引领着团队高速运转,攻坚克难,在每个人职业价值观高度契合的情况下,做不出成绩才怪呢。
不是当红IP,也无爆款流量小生,但在制作上的精益求精和每一个人的全情投入,保证了电影上映后的口碑一路飙升,也保证了票房的空前,可以说用好对的人做对的事,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
电影团队就是职场团队的缩影罢了,在以往CCDM高级职业规划师的课程中,向阳生涯创始人、课程主讲人洪向阳老师不断的强调,职业规划对于企业和个人,就是要实现人适其职,职得其人的双赢。而很多参加慕名CCDM高级职业规划师课程的HR、猎头或者企业的管理者,其实也是奔着这个目标,希望通过学习,给企业和个人创造共同成长发展的平台。
看完这一系列跨界导演成功背后的故事,向阳君最后还是从职业规划师的角度出发,给大家划下重点,首先就是综合你的兴趣性格天赋等等因素找对你转型的定位,在正确的跑道重新出发,才是你超过前辈们的底气。其次是积累,成就永远不是一蹴而就,特别是面临转行跨界之类的问题,已经慢人一步了,唯有长时间复利积累和刻意练习,才能迎头赶上。最后是团队,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才能事半功倍。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你是否已经get了他们成功的秘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