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职业规划,关注向阳生涯
“xxx明明没有我能干,为什么升职的机会给了他?”
“那个xxx能力不强,为什么工资这么高?”
...
在职场,你是否也听到过这样的抱怨?认为身边的同事不如自己,但是意外得知对方工资可能比自己还高之后,内心的酸爽溢于言表,不平衡是难免的,但之后有没有想过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呢?
01
你认为能力没你强的人真的不如你吗?
首先你可能需要反省一下,自己判断能力强弱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是学历或是经验?
如果是学历的话,之前一条985大学应届生应聘前台要求月薪2万的热搜还历历在目。一位林姓博主发贴说,自己公司的HR面试了一个应聘前台工作的应届生。
在得知“前台不用负责行政,薪资可能不会太高”后,小姑娘说自己要求并不高,然后淡定抛出:2万。话里话外,觉得自己名校毕业要2w的工资不算高,这番言论着实把博主和HR都惊呆了,小姑娘的要求自然不可能被接受,最后HR在10分钟之内解决了这场面试。
向阳君稍微揣摩了一下这位小姑娘的心思,无外乎是觉得自己有名校的光环背书,能力足够胜任一个小小的前台工作,然而,决定工资的因素有很多,就算你是985的名校生,可能也比不上一个学历略低一些有过工作经验,而且心态也更平稳的人来的更有竞争力,如果她能想明白这一点,还敢信誓旦旦的说别人的能力不如自己吗?
同理的还有《任正非正传》里记录过的一个故事:北大毕业的某新员工,刚进华为就针对公司战略发展等宏观问题,给任正非洋洋洒洒写了一封万言书。殊不知任老板毫不客气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定位,是自己对自己综合能力评价的定位。人要了解自己很难,但如果对自己的能力如果心里没点数,自视甚高还总觉得别人都不如自己的话,势必不会有什么好发展。
02
以前能力没你强的人,现在呢?
你的商业价值是决定你工资的重要因素,但是我们要意识到,一个人的商业价值是可以积累和增加的。《三国演义》里还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说法,如果在你工作的三年、五年时间里原地踏步,那就别怪比你工作时间短,一开始能力没你强的人超过你。
不少企业在招聘时明确规定求职者要5年经验、10年经验等等类似的工作经验要求。因为工作时间意味着与之匹配的能力等级。同样的工作,5年经验和10年经验所积累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能承担的责任也是不一样的。你的工作年限越长,往往也意味着你的能力越强,这二者之间是一种正向倍增的关系。但如果你违背了这种关系,那么,你就无法获得企业的认可,进而丧失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TED演讲《没有人会根据你的价值付你薪酬》中,专业定价顾问Casey Brown告诉我们,没有人会按照你真正的价值,付你薪酬,老板们只会按照他们对你的估值来定价。当你认为的那个能力不如你人工资比你高时,很可能在老板眼里恰恰相反。
这时候,你应该做的不是抱怨,而是想考如何增加自己在老板眼里的商业价值,建议可以思考下面这4个问题。
公司需要什么,我如何帮他们实现?
我与别人相比,独特的专长是什么?
我能提供什么服务,是独一无二的?
我能解决什么问题,为公司增加多大的价值?
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这需要自己有准确的职业定位,同时学习知识、丰富技能、积累经验,在自己的领域建立自己的顶端优势,从而增加自己的商业价值,在公司内部脱颖而出。
03
没有用长远的眼光做规划
在向阳生涯最近的职业规划案例中,向阳君发现,有这么一个案例对于上面的问题很有参考价值。安娜也是985毕业的名校生,几年前新媒体还没有崛起的时候,在一家业内知名的广告公司做线下的媒介推广,工资待遇都很不错,当时公司希望成立一个新媒体部门,由她牵头,但她觉得新媒体不会影响线下的业务,就推脱了。
新媒体的业务最后由另一个同事负责,而安娜手下的一个实习生琳达对这一块很感兴趣,就申请调了过去,后来事情的发展很明显了,新媒体强势崛起,自己所在的线下的部门反而日渐式微,当初那个同事因为早早积累了经验已经离开公司自主创业去了,而实习生琳达也已经能挑起大梁,管理部门了。
安娜看看自己的现状就觉得特别挫败,甚至要担心哪一天公司要削减线下团队的配置,裁员两个大字砸自己身上,可是浪费了几年时间,想要转型又害怕来不及,因此希望通过职业咨询找到方向。
职业规划其实是一个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微调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很多机遇都伴随挑战,用长远的目光看待做自己的职业规划,才不会像安娜一样陷入被动。这其实也是很多人更愿意求助专业的职业规划师的原因,因为他们是真正专业的、具有战略性眼光,能帮助职场人在职业生涯的关键阶段把控好方向的人。
那么,现在明白为什么你认为那个能力没自己强的人,工资会比你高了吗?摆正心态,重新规划,积极发展,总有一天你的成长会能带来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