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职业规划,关注向阳生涯
1月14日,已经97岁高龄的“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正式退休。从医70多年,他把近1.6万肝胆病人从死亡边缘拉回,退休前每周至少3台手术。将近百岁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铄,只要病人需要,就永远奋战在手术的第一线。
在老先生7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吴孟超取得了30多项重大医学成果,创建了我国肝脏外科论基础,是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他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是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他培养的学生已成为我国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如今老先生退休了,但是他超长待机的职业生涯,他身上令人敬佩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纵观吴孟超院士的职业生涯,小阳君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有三点:坚持不懈的钻研、利他主义的价值观以及为医学事业、为病人生命奋斗的使命感。如果我们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也能做到一二,想必很有可能成为自己领域中的佼佼者。
01
伟大的使命成就伟大的人
都说伟大的使命成就伟大的人,这句话在吴老身上有着最好的注释。人生的目的绝不仅仅是“活着”,很多人终其一生不知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意义在哪儿,因此过的浑浑噩噩,但是让一个人找到了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感并准备大干一番事业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不知疲倦、忘我工作。
从吴孟超决心学医的一刻,他就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感。1940年的春天,年仅18岁的吴孟超为投身抗战救国,毅然离开马来西亚回国,但迫于时局,最后辗转来到迁往昆明的同济大学附中。几经考虑,因为认为医学更有造福人类,最终决心学医,从此就走上了医学之路。
大学毕业之后,吴孟超成为第二军医大学医生,在他选择专攻方向时,恩师裘法祖的一句话影响了他整个职业生涯。裘法祖对他说:我国的肝脏外科几乎是一片空白,你可以朝这个方向发展。因为这句话,此后的几十年里,他毅然决然,开始了在我国肝胆内科大片的空白里攻坚克难。
事实上,吴孟超对于自己肝外科医生身份的使命感还和他的父亲有关。1956年,吴孟超的父亲因为胆石症手术失败不幸离世,当时他已经在肝胆科小有建树,如果能由他完成手术,很大概率会让父亲痊愈。这让他感受到了身不由己的痛苦和无奈,化悲痛为动力继续探索肝脏的奥秘,也决心让尽可能不让这样的悲剧在自己的病人身上重演。
在这样的使命感的引领下,吴孟超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战在科研和手术一线,造就了他“中国肝脏外科第一刀”的美誉,也最终帮助了无数的病人重获健康。
02
坚持不懈对专业的钻研
吴孟超院士从医以来取得了无数的成就。
50年代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新见解;
60年代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并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
70年代建立起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较早应用肝动脉结扎法和肝动脉栓塞法治疗中、晚期肝癌;
80年代,建立了常温下无血切肝术、肝癌复发再切除和肝癌二期手术技术;
90年代,在中、晚期肝癌的基因免疫治疗、肝移植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首先开展腹腔镜下肝切除和肝动脉结扎术。
...
他身上无数个第一见证着中国肝胆外科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卓绝探索,如果要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他出神入化的技术,从容不迫的淡定,全是从医75年的职业生涯里,用一台台手术积累而来的,心无旁骛,坚定站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积以跬步,终成千里。
1956年,吴孟超和他的战友一起攻下了新中国第一部肝胆外科的翻译著作,初窥肝胆门径,然而,上个世纪50年代末,肝脏的内部结构是一个无人知晓的谜,制作一个真正的肝脏血管模型,成为研究肝脏的关键!
吴孟超和同事们两年间一共解剖了1000多个肝脏,实验了上百种材料,都没有成功,直到1959年,在容国团夺得世界冠军的那一刻,吴孟超除了喜悦和激动,他突发奇想,能不能用乒乓球做原料,把它先溶解成液体,在浇灌到肝脏血管里。经过几次尝试,肝脏血管构架终于像珊瑚一样呈现在所有人面前。攻克了这个大难题,吴孟超及其团队对于肝脏的研究终于能够更进一步。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坚持不懈在专业上的研究成为了他丰厚的内生涯,造就了他的顶端优势,让他成为了享誉国内外首屈一指的肝胆外科专家。
03
利他主义诠释医者仁心
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会选择成为一名医生,普遍都有着很强烈的利他主义职业价值观。对于吴孟超院士来说,利他主义在他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在他看来,能救病人一命比什么都重要。
2004年,肝部长了巨型肿瘤的少女王甜甜曾引发了各大媒体的报道,她肝脏的肿瘤比篮球还大,大到所有人都认为只有肝移植一条路可以保命!尽管好心的人们为她凑出了医药费,但是没有医院敢为她做手术。
绝望之下他们来到上海找到吴老,吴老反对肝移植,建议手术摘除,但是甜甜的肿瘤紧紧挨着肝动脉,手术难度极大,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大出血,很有可能下不了手术台,有人劝他,这样风险大的手术,如果病人没挺过去,那他的英名就毁于一旦了,但当时在当时已经82岁的吴孟超眼里,什么都比不上“人命关天”四个字,手术花了10个多小时,成功摘除了一个重达9斤的肿瘤,将甜甜救了回来。
这份将人命看得比自己名誉更重的医者仁心,贯穿了吴老整个职业生涯,他总说:“我想背着每一位病人过河。”然后用了70年践行自己的诺言。《朗读者》节目曾经请上吴孟超院士,身负盛名的他却平易近人的像一个普通的大夫,除了一双因为拿了70多年手术刀而严重变形的手和一双因为长期站立脚趾无法并拢的脚之外,很难想象他用这双手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
不仅如此,吴老的利他主义价值观还体现在他对于推动我国医学事业发展的传承上,《朗读者》节目中,1997年,吴孟超将个人积蓄30万元和社会捐赠共500万元,成立“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技术基金”;2006年,他又把最高科技奖的500万奖金,全部用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在《朗读者》节目上,96岁的吴孟超说自己还不舍得放下手术刀,他说,我的身体还可以,还能救更多的人;我还希望能多带学生、多教年轻人!“我的平台有了,接班人也有了,我的心就定了。”
如今年迈的老先生终于从手术第一线退了下来,7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他拯救了数以万计的病人,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精神上的宝贵财富,向97岁的吴老致敬,也希望更多人,从他的故事里也能找到自己的使命感和价值观,书写好自己的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