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没有联系的同学C昨天忽然在微信上找到我,说想和我谈谈心。
我刚好赶完手头的一篇稿子,看到她发来的消息,微微有些诧异。
大学四年,C和我的交集并不多,说过的话加起来不会超过十句。毕业数年,两人更是各为其职,于公于私,从没找对方聊过一次天。我对C的了解,仅限于她偶尔在朋友圈发布的动态。
C倒不客气,上来便说:“我看了你之前写职业定位的那篇文章,写得真好。”我回复她一个大笑的表情。
C又说:“哎,你记得咱班那个XX吗,听说他现在做电商,月薪都好几万了。”
她口中的XX,是我们专业的一个男生,人蛮优秀的,大学期间创过几次业,虽然最后都不了了之,但其对事业的野心可见一斑。
我说记得啊,怎么了?
“为什么我的月薪才刚满3000,别人的月薪都30000了?”这句话末尾,C跟了一连串黑乎乎的表情。我心底轻轻一荡:敢情C是不愤与XX收入差距太大,到我这儿取经来了。
据C描述,她目前在某三线城市的一家装潢公司做业务员,在此之前,她做过两年的房产销售,“觉得太辛苦,就换了现在这个工作。”
出于职业习惯,我向她谈了我对于工作与薪酬的一些看法,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个职场黄金公式:
职场黄金公式=你想做什么+你能做什么+你被需要做什么
这个公式很简单,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真正懂。
你想做什么
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时代,每一秒都有无数信息产生,各个行业更新迭代迅速,新的规则不断冲击旧的秩序,传统岗位遭到淘汰,新的岗位成批涌现。人在这样繁复冗杂的信息环境中,很容易迷失自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
人们选择工作,是因为工作可以满足人特定的需求,这个需求可以是金钱和声望,可以是乐趣和情感,也可以是个人价值或社会价值。有需求才会有动机,你想做什么,就要看你需要满足什么样的需求。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我们通常把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和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认知审美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一般来说,只有低一层需求获得满足之后,高一层的需求才会产生。
明白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并根据这个需求,结合你的性格、兴趣去寻找适合你的发展方向,如此才不会在眼花缭乱的信息世界里自乱阵脚,才能找到心仪工作。
你能做什么
之前网上有句话很火:“有一种落差是,你的才华配不上你的野心,也辜负了所有的苦难。”所谓才华,就是你的能力。
当你的能力还支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学习和历练。梦想是一张画布,能力是你的画工,如果你想要绘制一副艺术品,就必须具备相应的绘画能力。
很多人不了解自己的缺点,正如他们不了解自己的长处一样。有些人眼高手低,明明力所不及,偏要打肿脸充胖子,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赔了夫人又折兵;有些人妄自菲薄,明明有能力胜任,偏说自己做不来,到头来牛刀割鸡,大器小用,一生碌碌无为。
你能做什么,取决于你有多大商业价值。你口才绝佳,就去做演说家、销售大拿;你文采斐然,就去当作家、做公知;你懂营销,就去广告行业一展拳脚;你会技术,就到IT行业扬名立万。总之,对你的知识、技能、天赋、人脉、经历……做一个全面盘点,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懂得扬长避短,在职场你终会身价飙升,无往不利。
你被需要做什么
好钢用在刀刃上,是所有企业用人的基本原则。每个工作岗位都有相应的职责范围,公司上司、领导对每位员工也都有所期待。如果公司对你的要求是增加公司品牌的曝光度,你却偏偏只对运营感兴趣,如果公司这时要公布涨薪员工名单,无疑你的名字会在名单之外。
我想起了之前一位做活动策划的朋友。她的本职工作本来是做好消费者调查,找到行业痛点,利用科学的营销方法为公司策划出行之有效的市场活动。但她却总是挑公司产品的毛病,一会嫌弃开发部门支持不到位,一会抱怨销售部门的同时不会卖东西,每天都把自己弄得很累,到头来却是出力不讨好,受尽公司上上下下同事的白眼。如此工作,她怎可能在公司站得稳脚呢。
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明白公司对你的要求,律己涵容,事必尽善,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最好,不越俎代庖,不消极惰怠。公司看到你的努力和贡献,自然而然会为你升职加薪。
写在最后
个人才智或背景的差异,只能决定你月薪从3000到30000的速度快慢,不会阻挡你升职涨薪的必然趋势。很多人工作多年,工龄渐长,薪资却和刚毕业时的水平一般,其实并非他资质不如人,而是不懂这条职场黄金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