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论因素论认为,个人职业选择被偶发事件或某一个机遇所左右的可能性很大,作为个人而言,几乎是无法预测的。偶然因素理论认为世界如此复杂,不必强求对它的理解,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充满了的偶然性,偶然性构成日常生活的本质,偶然性不是轻飘飘的,不是枝节和泡沫,不是可以被边缘化的,被扼杀,被遗忘的东西。偶然因素理论强调个体所拥有的主观条件和所面临的客观现实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一味的忠于一份职业是片面的做法,提倡个体在进行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保持开放性,在行动的过程中逐步检验自己的梦想,灵活地审视和处置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并勇于在偶发的机遇事件中学习和成长。
混沌理论着眼于复杂系统变化的非线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等特征的研究。生涯发展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混沌理论解释职业发展的复杂性、变动性和机率性,强调非线性的系统分析的研究路径。正视预料之外的偶发事件对生涯发展的影响远比想象中大的这一现实,提醒人们在追寻生涯目标的过程中,对于可能遇到一些意外变动保持开放性,建议个体对于那些过于狭窄化的、不现实的、自我设限性质的目标设定保持警觉,鼓励个体形成富有弹性的策略和保障性措施,以此应对偶然因素的影响。职业发展混沌理论与传统的、静态的、匹配式的生涯规划相比,强调生涯发展的不确定性、变化性、适应性,基于混沌理论解释下的生涯发展更贴近现实、更能指导实践,更能帮助个体在生涯发展的不可预测性和确定感的追寻之间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点。
传统的生涯规划最为担心的就是生涯的不确定性,认为个体的生涯目标确定得越早越明确越好。事实上,对于复杂又无法预知的未来而言,不确定状态是可以理解的,对自己的未来简单地作出生涯决定很可能是不明智的,一出过早的设计好了情节和结局的人生是枯燥而乏味的。正如马克·吐温所说得那样:给你找麻烦的不是那些你未知的东西,而是那些你确信无疑但事实上并不是那么回事的东西。吉雷特提出“积极不确定”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及接纳作决定时不可避免的不确定--信息的不确定、情绪的不确定、任职判断的不确定以及成功几率的不确定。”跳出了传统作决定理性思考的范畴--面对混沌,以直觉思考。
偶然因素理论显示,对于个体生涯未定向的状态持包容和支持的态度,将生涯发展过程中的“举棋不定”重新界定为头脑开放的状态,认为生涯未定向是合理的,也是不可多得的,并非一定要作出一个生涯决策。对生涯发展保持一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长远视角和达观心态更值得我们去提倡。
尽管生涯管理和发展以精确性和可预见性为前提,然而,但我们也应承认“运气”对人的影响。个体生涯发展中的临时性、突发性和偶然性却频频出现,提醒着个体生涯发展无法回避永远难题。善用偶然性,可能会抓住很多擦肩而过的机遇;扼杀偶然性,也可能会毁坏维系生存的命脉。因此,偶然因素理论提醒,警惕直线性的非此即彼的生涯发展思维模式,从大尺度的标准来看待复杂性、变迁性、偶然性和非周期性,是生涯发展的重要内容。不必为突发事件的存在而感到失望,把偶然事件堪称新的机会,个体可以运用好奇心、坚持性、灵活性、乐观主义和风险承担等技能,从不可预测的事件中受益。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偶然性的意外事件包括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意外的机遇和意外的风险。善用偶然性通常包含三个方面:在机遇事件发生前,要采取行动准备置身其中;在事件过程中,要保持警觉和灵敏以识别潜在机会;事件发生之后,采取行动从而确保自己能够从中获益。
偶然因素理论表示人们通常认为成功的生涯转换就要先知道我们想做什么,然后利用这一知识指导接下来的行动,而事实上转变通常都不是这么发生的,应该先开始行动,然后才会有所领悟。提倡人们在行动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利用计划外的机遇事件,去创造无法预知的偶然并使之转化为生涯发展中的机会,并从中受益。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克鲁姆伯尔茨鼓励人们应该“制造偶然事件,辨认偶然事件,并把偶然事件整合进自己的生涯规划中”学会采取行动来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加满意的人生,最困难的部分是采取必要的行动达到自己的生涯目标。
总之,偶然因素理论正视偶然因素在一个人生涯发展中的作用,承认偶发事件对个体生涯发展的中心影响地位,以开放的态度接受生涯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弹性,把偶然性视作尝试新行为、发展新兴趣、挑战旧观念及继续终生学习的机会,用行动创造有益于个体生涯发展的偶然因素,给生涯规划过程中一直被忽视的偶然性以一席之地,为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问题的解释和把握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观点,从而创造出更贴近实际的令人满意的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