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由麦可思发布的《2010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211”院校是22%,非“211”本科院校是33%。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211”院校为1.7个,非“211”本科院校为1.9个,平均每人换过将近两次工作。其中,俗称“跳槽”的主动离职竟占到了88%。
话说,大学生就业问题早已成为教育之惑,年年存在,且势头逐年高涨。真乃,教育之痛,大学生永远抹不去的心结。随着大学校园不断地扩招改革,每年进出校园的大学生人数也大增,而能提供大学生就业的企事业单位少之又少,这么一个庞大的流动群体,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怎能不让人忧心,教育之悲哀,蚁族之痛。然而,看到最近的这份大学生就业报告,才发现,问题远远没有那么简单。笔者不禁要问,初涉职场的大学生频频跳槽为哪般。身为蚁族当中的一员,谁不想早早找份工作,把饭碗子端起来。流动在城市一角的他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流动”的可怕。瞧,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工作,按理说,他们应该珍惜此来之不易的机会,竭尽所能,施展才华,追逐内心的理想抱负,但,频频的跳槽,又给高压的就业问题蒙上了一层阴影,也给蚁族之痛加深了一层厚度。那么,究竟为何,才造成如今频频跳槽的情况呢?
一、初涉职场,委曲求全,大学生往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也许在大部分人看来,在大城市里求生存,实在不容易,既然有幸,能找到个工作,就应该好好珍惜。然而,初涉职场的他们,并不会那样想。他们稚嫩的社会经验往往会帮他们做出另外一种选择。毕竟是初涉职场,第一份工作,往往会被当成他们打开社会大门的钥匙。试图通过第一份工作,全面的了解哈社会。正是因为抱有此心态,内心底也会想着迎难而上,不指望用人单位给他们多高的待遇,倒希望暴风雨能够来的猛烈一些。对他们而言,来到工作岗位第一件事,不是仔细投入自己要面对的工作,而是和周围同事处好关系,了解一哈他们将来将会有的待遇,以及公司的发展前景,老板为人怎么样等等。这也导致,三心二意的他们根本无法静下心来投入这来之不易的工作,到头来,等他们发现眼前的工作并不是自己想要那种的时候,就会高调离职,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反正也得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己也没吃亏。于是,他们骄傲的宣布,自己已经修完了,步入社会,步入职场的第一门课。可以挥一挥长袖,潇洒的离开了。无法理解,赐予他们前途的,第一片阵地竟成了跑马场。
二、并非人人都是杜拉拉,面对稚嫩学生,企事业单位另有所图。
不管是出于何种心态,大学生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不会有太高的薪资要求,只要能给他们一个机会,留下来工作就成。好多用人单位,恰恰抓住了大学生的此点软肋。一般不会给他们太高的底薪,报酬发放模式为提成,这无不是在考验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不少学生没日没夜的工作,到头来却发现得来的提成,还被克扣光光,心情怎能不失落。有的事业单位表面上答应他们留下来,却不安排正式工作,给了一个打杂的角色,被呼来唤去的。还故意推迟年终奖,以及各种福利的发放,对于新职工的福利待遇也会另外考虑个别处理。大学生同其他同事在一起工作没有丝毫对于此份工作的“安全感”。这般待遇,怎能忍受。这也就导致了,主动离职的百分比那么高。自认高学历,高智商的他们,怎么也忍受不了一个企事业单位的如此刻薄压榨。
三、盲目攀比,去留不定,身在曹营心在汉。
似乎,校园里盲目攀比的恶习,毕业了并没有做出改变。同班的,同时就业的学生之间,往往就工资,公司发展前景等各方面相互攀比。觉得人家的岗位比自己好,就开始心烦气躁,认为自己比别人差了。他们并不会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往高层爬,而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怀疑自己目前的工作有问题,如此这般导致手头的工作做不好,自己埋怨,用人单位也不尽意。老板批评上几句,认为心理自尊受挫,立马拍桌子走人。然后离开目前的单位,去心意中的单位,去面临另一轮挑战。
四、职场入情场,宁可先提“分手”不可陷入被动。
大学生恋爱期,都抱有这样的心理,当发现双方维系不下去了,往往会主动提出分手,避免被对方提出来,自己陷入自暴自弃的处境下。初涉职场的他们也一样这样的心理。也会努力工作,对老板对同事都很好,当有一天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工作,也感觉到用人单位对自己不满。还等什么呢,时机已然成熟,赶紧走人吧,不然被炒鱿鱼了会很难堪。再说了,这不证明自己并不适合这份工作么,再找一份更适合自己的吧。
关于大学生频频跳槽的原因,还会有很多。我想说的是,作为莘莘学子,作为一个成熟的知识份子,应该明白自己所面临的一切,初涉职场,面临点困难是必然的,但切莫稳住自己躁动的心。要为长远考虑啊!(郝天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