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新春伊始,职场中人意气风发准备投入新一年的打拼,那么,羊年的人才市场会有哪些新变化呢?
那种想借助跳槽不断抬高身价的、可替代性强的人才正在成为市场的弃儿。
“职业员工”为一流企业所爱
曾经风靡一时的“学历热”、“经验热”、“证书热”,如今一个个偃旗息鼓,真正具有前景的一流企业对这热那热并不感兴趣,而是本着一种实实在在的用人理念来招贤聘能。在这些企业中,人才并不用来装点门面,并不是借机炒作公司形象的“工具”,而是能给公司带来实实在在的利润、与公司风雨同舟、引导公司开拓市场的职业员工。
“职业化”员工什么样?
职业员工就是了解公司的目标,明确自己的职责,能够自觉自愿全身心投入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业绩的员工。只有拥有职业员工才能实现一个公司的持续长久发展。目前,许多企业拥有的职业员工数量很少。
中国有句俗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它揭示的是一种实用主义的用人观。尽管你学富五车,但不能给服务的公司带来利润,带来效益,那么对公司来说,你就算不上人才。人才的价值只有通过“使用”显示出来,对公司来说,才是真正值得珍惜的人才。
真正的人才长什么样?
IBM莲花软件公司总经理刘洪用“蓝色”加以形容,因为蓝色代表海洋,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入世后,人才必须更具包容心态,不断吸纳最新知识和技能。
中国工商银行的张都兴博士则认为:对于银行来说,人才第一要精细,要会算账;二要慎重,要有风险意识,并具备国际化知识结构和国际化思维方式。
以“打造世界级职业经理人”为己任的北京大学国际MBA项目美方院长杨壮博士,通过外国企业对于人才的兴奋点描述了人才的概念:高素质,不光是知识和技能,也包括人品和敬业精神--正直,有职业道德,能够合作,有团队精神,而沟通能力也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人财、人才、人材、人在、人灾--你是哪一种?
企业如何评定职业员工的价值呢?华点通国际顾问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苏珊女士把人分为五种:人财、人才、人材、人在、人灾。“人财”是指能直接带来社会财富的人,20%的人财创造了80%的财富;“人才”指在某些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20%的人才带来了10%的财富;“人材”是指有发展和培养潜力的人,20%的人材带来了财富的10%;“人在”是指对企业可有可无、人在心不在的人,其中30%的人没有一次实际性贡献;“人灾”是指给企业带来麻烦和灾难的人,这种人不仅不能带来社会财富,还会消耗掉社会财富。
“人财”自然是企业间争夺的关键,企业会千方百计留住他们;对于有潜力的“人材”则需要企业提供一个好平台使他转化成人才;对于“人在”,如果企业有良好的用人制度和淘汰机制,他们也难以逍遥自在;企业追求人力成本最低化,对于“人灾”,决不能姑息养奸,只有一个决定:赶走他们。
此外,企业的用人观正在经历从“通用性(或可雇用性)人才”向具备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所需的技能的“职业员工”的转变。于是,对个人而言,你属于什么样的人,就成了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的先决条件。那种干什么都可以,但什么都不精通的“万金油式”的人才正在走向穷途末路;跳槽次数越多,其贬值的速度就会加快。
台湾同事、香港同事不稀奇
如今,公司里有个来自台湾或香港的同事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据统计,2002年台湾赴内地求职的人数已经达到1.5万人,比上一年增长了四成,其中,上海是他们的首选城市。专家指出,台湾人才“登陆”打工的热潮正持续升温,求职领域开始从科技产业向消费产业过渡。
与前几年相比,这些打工族的年龄层次开始逐渐减低,以25~35岁居多,在内地企业从事较多的还是中层职位,普通职员也不在少数。薪水尽管比本土职员高一点,但一般不会超过1.5倍,有刚刚参加工作的甚至和本土职员薪酬持平。
在上海某台资婚庆公司担任业务代表的台湾人张先生说:“不要惊讶于我只是这家企业一个小小的业务代表,其实我的很多同乡在内地职位都不高。但是我们还是愿意到内地来,职位、薪金都不重要,关键是得到个人发展,我把在这里的经历当作‘镀金’。”随着内地的服务市场不断开放,很多外商都到内地增设营销网点,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急剧扩大,这类台湾人才目前在内地十分吃香。在这种形势下,台湾人才“登陆”就业的结构,正由科技人才为主,逐渐转向消费产业,例如汽车和百货流通业的销售总监及业务代表等。
另据了解,台湾人最乐于求职打工的首选城市是上海,其次为深圳、北京、东莞、苏州和广州、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