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忠新(ccp生涯规划师,人力资源管理师)
上月,阿里巴巴正式任命蒋芳为集团首席人才官(CPO),再度引起职场人士的广泛关注与热议。大家不是羡慕蒋芳获取了这么一个位高权重的职位。而是在沉思,这个职位的主人,怎么又是他们自己的“圈内人”?
首席人才官,在阿里巴巴承担着整个集团的人才与组织文化发展的策略和执行,是极其核心而颇具分量的一个职位。
在这个职位上,虽然几经易帅,从彭蕾到戴珊,又到彭蕾,然后到现今的蒋芳,这三个人都是被公众称之为“十八罗汉”的阿里创始人。换句话说,马云用十八罗汉中的三人轮番上阵去任职CPO,却一直都没有放心交给阿里初始成员以外的人。
十八罗汉齐聚:1999年2月20日,年初五,在一个叫湖畔花园的小区,16栋三层,马云召集十八个人开了一个创业动员会。那个简单的屋子里,几乎家徒四壁,只有一个破沙发摆在一边,大部分人席地而坐,马云站在中间讲了整整两个小时。最后关键之处在于定下创业的愿意,那就是要做一个中国人创办的世界上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也正是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阿里事业开始破冰之行。
万众一心共创:公司的启动资金是50万,十八个人一起出钱凑的,马云并不是没有这笔钱,而是要让大家意识到公司是大家的,所以十八个人都出了钱,各自占了一份不同比例的股份,并且用很简短的英文写在一张纸上。签上名字之后,马云让大家回去把这张纸藏好,从此不要再看一眼,“天天看着它做梦,我们就做不好事。”正是这种搓麻拧绳、积水成渊的凝聚力,推动着阿里事业历经坎坷而向前迈进。
起步维艰共扛:创业初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人每个月的工资只拿500元,大家在湖畔花园附近租房子住,有的两三人一起合租,有人索性住进了农民房,吃饭基本就是3块钱的盒饭。创始人之一的戴珊很喜欢吃梅干菜,有一次吃着盒饭,突然对大家说,“等我有钱了,我就去买一屋子的梅干菜!”可想而知,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困窘之状?但是大家一起扛下来了,走过艰难险阻、走过餐风宿露,一直走到现在的辉煌。
思维统一共进:马云曾评价一起创业的十八人,说他们的才能,最多也就做到“团长”的位置,再高的层面只能用有能耐的人了。但几年之后,马云推翻了当初的断言,因为这些创始人都在努力地上进,逐步在各个领域独当一面,甚至比外聘的高管更有成效。在阿里巴巴十周年庆的晚上这十八位创始人向马云辞去了创始人的身份,从零开始。用马云的话说,阿里巴巴进入了合伙人的时代。这种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让阿里集团一直保持着鲜活的发展势头和绵延无尽的动力。
创造成就共享:阿里巴巴今天的商业帝国,大家看到的是一片耀眼光环,看到的是淘宝、支付宝和天猫等明星产品,而支撑这一切、也是最有价值的,其实是阿里事业背后的团队,尤其是马云和他的十八个联合创始人。因为他们的杰出贡献和紧密团队精神,这十八个人被称之为“十八罗汉”。
1.不在于行业成熟与否,而在于这个行业是否代表社会的需求趋势。阿里巴巴初创之时,不要说“互联网”这个名词,就是“电脑”这种实物也没有几个人见过。但是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这个行业必然会“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被社会普通接受。
2.不在于公司规模大小,而在于是否为新型行业或朝阳产业。小公司如果处于好的行业里,或者是引领着一个新型行业的发展,抓住行业发展的关键机会,同样会有成长的机遇。
3.不在于公司资本强弱,而在于是否具有核心技术与高附加值的产品。高额利润存在于高附加值的产品或服务之中。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公司资本不在于多,而在于盈利能力。一个盈利能力超强的公司,变成大公司也就指日可待。
4.不在于老板面貌俊丑,而在于是否有清晰的战略意图和非凡的雄心抱负。现实中有许多人择业确实有这种倾向,对老板的第一眼感觉不好,就产生心理抵触而打“退堂鼓”。这种人只能是坐失机遇、自误前程。
5.不在于职位高低,而在于是否具有满足自己需求的成长机会。通过职位能够学习新的知识,能够让自己与日进步,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创造价值,实现生涯共赢。这种职位就是理想的选择。
6.不在于薪酬多少,而在于是否为自己值得发展的终生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