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化的时代,资本主义越来越纯粹,自由竞争越来越健全,真正拥有实力的人越来越受到推崇。
——摘自(日)大前研一《专业主义》
近期,因着生涯规划师的身份,得以与许多身处职业发展和转型中的企业中高级管理者沟通、交流。受到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无论是身在职场围城中的经理人,还是已冲出藩蓠外的创业弄潮儿,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企业经营和风险的主要操盘者,他们均感受到了经济寒冷下的凛凛寒意:薪水变少了,年终奖没有了,企业要裁员了,工作不好找了!更重要的,企业老板们更加关注经营效益和管理效果,活下去,成为每一个企业最重要的价值观和使命。于是乎,无数管理大师中给企业老板开出了一剂剂猛药,这边厢HR大师戴夫·尤里奇宣称要炸掉人力资源部,那边厢专家们大声呼吁要裁掉公司最“贵”的人。在扁平化、去中间层、平台化的管理趋势下,又“贵”又“重”的企业中高层们,出路在哪里?
打工?跳槽?创业?自由职业者?一边是深陷事务但朝九晚五有保障的职务与头衔,一边是无限广阔却风险无限的自由职业市场,如何选择?这是一个问题。
依据向阳职业规划模型,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过程取决于三个系统的整合和统一,一是职业取向系统,如你的性格、兴趣、价值观和个人使命等,二是商业价值系统,如你的知识、技能、天赋、工作经历和人脉资源等,三是职业机会系统,如宏观经济环境、产业发展趋势、组织发展阶段、职业机会和家庭情况等。三个系统如果能够实现高度整合和一致,那么一个职业人在自我期许和激励下,将实现由内而外的,螺旋式的自我提升和职业成长。大部分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正是循着这样的职业成长之路,一跃而为企业乃至行业精英。
但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职务的提升,很多中高级管理者却面临着一系列尴尬的职业困境,那就是所谓的职业成长“天花板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客观上受人才需求市场的制约,比如因经济环境和企业数量的限制,市场上对中高层岗位的需求是有限的,主观上是企业中高级管理者因心态和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患得患失,曾经成功的经验往往成为其制约发展的障碍,对跳槽和转型的成本有畏惧感,因而不敢越雷池半步。
今天,一位曾经的外企中层,如今的艰难创业者和我感慨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这十年,外企给了我最好的待遇和体面,我把最好的人力资本青春期给了外企,当外企抛弃了我,我才发现,我已失去这个时代创业和创富的最好时机。”多么深刻而痛苦的领悟!若干年前,当联想大裁员时亦有员工这样感慨:“离开联想,原来你什么也不是”。
所谓职场成功的幻像,大抵如此!
薪酬、福利、高额补贴,舒适的办公环境、人人拥戴的感觉、各种人脉资源,只与你的企业、你的职务和头衔有关,一旦有一天你失去了它,你还能拥有些什么?
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们,都应当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并做出慎重的回答:因为我专业而精进,因而无可替代?因为我忠诚而可靠,因而极受倚重?每一份答案,都应当列出重点,以案例作为支撑的论据,从而让自己信服,让老板认同,更重要的是,让顾客认可,并在市场上得到检验。
一个以投机和寻租为资源要素的不充分竞争市场,将产生一批以潜规则和权谋为手段的经营者,而在一个以效率和专业为资源要素的充分竞争市场,必将产生一批以满足顾客和市场需求的专业经理人。
让我们回顾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增进工作效能上对“知识工作者”的五项建议:坚持追求自己所设的目标与愿景;尊重工作的完整性,不流于平庸;终身学习融入生活之中;建立一套自己检验绩效的方法;一旦工作改变时,就要有新思维,接受新工作的挑战。大师的每一条建议都如此中肯而切实,精准而有效。德鲁克更像是一个智者,一个预言家,为这个社会上大多数知识工作者提供了最好的职场建议。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人类将迈入一个万物互连、共趋共长的大时代。在可以想象的这个时代,知识将更加快速地流通,并实现价值兑现;职业将不再属于组织,而依赖于一个平台;专业将不再是要求,而是标配。假如曾经一统天下的大秦帝国是以“法家”和“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为法宝的话,我相信,在已经到来的互联网大时代里,以不同的“价值观”和“专业”,将聚集起一种新的经济联合体和价值单位,一个英国社会学家欧文曾经幻想的“乌托邦”(假如,我们对人性足够乐观的话)。
在这大潮暗涌的当下时代,丢掉职务与头衔,拥抱职业与专业吧。做一个聚焦的、专注的、精益的,有职业精神的专业主义者。
解放自己,从革掉自己的命开始。
本文为向阳生涯作家团原创作品,非商业转载务必保留原作者并附上本文链接,商业使用请联系向阳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