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文化研究的文章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的《菊与刀》,作者以菊花与刀来形容日本人性格的两面性,一面是恬淡如菊、隐忍谦逊,另一面是尚武好斗、顽冥不训,矛盾而极端的两种性格是如何和谐地融于一体,以至于常令国人迷惑。日本以资源极度匮乏的弹丸之地,在短短百年间成就亚洲诸中在经济、科技和文化上的绝对高度,我想:值得我们研究的不仅仅是其政治、经济体制,更应该研究的是驱动其成长和发展的国民气质。而这部纪录日本寿司第一人小山二郎的纪录片《寿司之神》便让我们管中窥豹,得见一斑。
寿司本是日本街头一种平常的小吃,常被摆放在路边摊。而小野二郎倾注其一生的研究,从食材的寻觅,到手法的改造,一步一步,以精益求精,虔诚的职人精神,将其打造成日本最高端和最具艺术美感的食物。在小野二郎的寿司店里,一个普通的店员每天不断地揉饭、生火、洗餐具,要花十年的时间,才能有机会煎蛋。而二郎的大儿子跟着父亲学习做寿司几十年,也还没有机会执勺这家寿司店。
最令我感动的,是那个在寿司店打工十后,终于有机会煎蛋的店员,在经过反复练习,煎蛋的味道终于得到小野二郎认可,他几乎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正所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有涯的人生中追求无涯的、极端的、最高的人生境界,对好的、正确的、美的事物的无极限的追求,这就是所谓的“职人精神”吗?
那么,回顾我们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们能无悔地认为:对于好的、正确的、美的事物,我们已经确乎穷其我所能地去追求、去实现了吗?
中国经济在经历飞速狂奔的时代后,终于恢复所谓新常态。而在其新常态下,也许不再有一夜暴富的行业,不再有太多权钱勾结的空间。让我们慢下来,也许会发现,新常态才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种契机。是的,我们不再追求速度,也不再追求暴利。我们应当静下来,以“匠人精神”重塑职业人的气质。
以一种极致的态度和专注的意念,去砌一面墙,设计一所房子,造一只碗,种一朵花,写一首诗,培育一个人,追随一个人,成就一段职业。专注地做,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改进,不断地推动,那么,相信不管多么坚实的门,终有被你推开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