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幅图说得是行业内对于职业规划的两种观念。观念一说得是职业需要规划,职业定位是规划的核心,要先解决定位问题,才会有后面的目标和发展通道设计等环节。观念二说得是职业发展无法预料,就整理好你大大的梦想,定个目标,随时准备着B计划就行了。
我作职业发展顾问已经好几年,见证了许多机构的沉浮,各种理念的兴起或衰落。决定一家职业规划机构的命运的是该公司职业规划技术的科学性与实操性,而职业规划技术的科学性与实操性归根结底要看该公司对职业规划抱有怎样的态度。
我们要不要做职业规划?
我常会跟我的客户说,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付费来做职业规划咨询的。有的人有能力有钱有学历,职业定位与发展路径剖析地很清楚。遇到职业问题,自己买两本书看看,找几个朋友聊聊就能解决问题。也有的人,就喜欢自由的安逸的生活状态,没有特别强烈的成就动机和物质需求,生活简简单单也很幸福。这两种人,前者自己就充当了职业规划师的角色,所以不需要专业的职业规划师帮助;后者自身的职业生涯不是生活的决定性因素,职业对生活的影响小,所以职业规划的影响也小。但是这两类人都是生活中很小一部分人。
生活不是电视剧,我们不能像主人公那样不用考虑各种现实因素,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工作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都是立足之本,生存之源。选择一份工作,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相当于选择了人生。我们怎么能不去重视?
抛开职业去谈梦想是空想。想要实现梦想需要先让梦想落地,成为可以实现的目标,再找到能实现梦想的工作,去一步步地努力。但是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里,人们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或大或小的状况。愿意付费来做职业规划的人,通常都是自己做了很多尝试都找不到出路,但是又不满足现状,迫切希望得到改变,才要找专业人士帮忙的。大家觉得这类人会更加愿意去跟咨询师聊梦想和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还是更愿意要一个解决现实问题的实际方案?
我们能不能做职业规划?
可以看到,图一的观念想表达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不可预测的,所以做不了职业规划。有的人借此提出了所谓的生涯规划的概念,说是一个更为高大上的理念。他们鼓励人们去放飞梦想,探寻生命中的各种可能。听着不错,但是这就像吹鼓起来的气球一样,看起来很大,其实一扎就破,经不起实践。因为这个是在偷换概念,故意营造产品差异。真正的生涯规划本质就是职业规划,职业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上文已经提到,抛开职业发展去谈生涯发展是虚无缥缈的空谈,很有可能虚度时光,原地绕圈。而且职业生涯是可以规划的,只要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从实践上来看:
向阳生涯从2002年至今已经成立了12年,奉行职业规划理念也有12年。这12年来咨询的案例累计五万多。通过向阳的帮助找到职业定位的、设立可行目标的、找到职业发展通道的这五万多人,都通过职业规划解决了困惑。经过长期跟踪,除了不可抗因素之外,绝大多数人都能按照既定的计划去努力并实现或提前实现职业目标,从而找到人生幸福。所以实践证明,职业规划是完全可行的。
从理论上看:
最早帕森斯提出的特性因素论,就认为每个人性格、兴趣、能力跟职业相匹配才是一个理想的职业选择。生涯概念的提出者舒伯,也认为职业发展是可以预测的,只是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解决的课题不同,职业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职业规划师的作用是一面镜子,可以让客户科学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忽视的或不恰当的点,从而解决困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职业规划的最终目的是让人能从职业规划的科学角度去发现解决问题。如果职业没法规划,那么学职业规划师,生涯规划师来做什么。
职业规划(career planning)也叫“职业生涯规划”。有些人也喜欢叫“生涯规划”,在有些地区,也有一些人喜欢用“人生规划”来称呼,其实表达的都是同样的内容。career,可以译为职业、 生涯、生计、经历等。生涯规划包括了:工作、学习、休闲、情感四个大部分,这些部分都得到平衡了才能算好的人生。
最后给大家普及下关于舒伯关于职业上自我概念理论的12个著名论点:
1、人在职业上的发展,是前进的,就一般而言是非可逆性的过程。
2、人的职业发展,由于具有一定的秩序和一定的形式,是一个可以预测的过程。
3、人的职业发展,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4、自我概念从青年期以前就开始形成,进入青年期后进一步明确,逐步成为职业语言上的自我概念。
5、现实的因素(个人性特征的现实、社会存在的现实等)将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青年期向成人阶段的发展)对人的职业选择起着越来月重要的作用。
6、父母或者长辈自小开始给予的“平等对待”态度,对个人作用的合理发展以及个人行为的一贯性与协调性等产生影响。
7、个人从某个职业水平向另一个职业水平的移动(且是朝着上升方向的移动)及其速度,与个人的智力、家庭的社会经济水平与地位、个人的价值欲求(价值观)、兴趣、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水平、社会经济的供需状况等有关联。
8、个人选择的职业领域与自己的兴趣、价值观、欲求、父母长辈的期望和平等对待状况,可利用的地域社会资源(如文化、教育设施等)、学历程度、所住地区社会的职业构成与职业动向、个人对待职业的态度有关。
9、各种职业对人的年龄、兴趣、性格等特征类型的要求,具有相当大的通融性。
10、个人能否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取决于他是否找到了合适于自己的能力、兴趣、价值观、性格特征等的职业。
11、工作中获得满足感的程度,是与个人自我概念的实现程度成正比的。
12、某一职业的从业者多数为男性或者多数为女性的话,那么该职业就可能成为其成员人格重整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