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自愿,是门“技术活”,网络指南一大堆,学校招生信息一大摞,家长、老师千叮咛万嘱咐,把学生搞晕了。
除去这些信息与程序,高考志愿还可能受到估分不准,报考被调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最近经常被问到关于高考填自愿的问题,虽然对报考信息与程序了解不多,过去两年也去一些考生做过辅导,结果反馈都还不错。
所以非常乐意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去聊高考志愿的填报,以考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出发点,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辅导志愿填报。
一、性格偏好
性格偏好的测评工具--MBTI,非常适用于职业定位与个人成长。专业规划师们都知道,测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评与澄清,认清自己的性格特点,并给予辅导如何发挥优势,选择能发挥优势的专业,同时,提醒在非偏好一面如何提升、完善。
二、兴趣(职业倾向)
关于兴趣测评工具,大家都熟知--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或者可以直接用兴趣岛)。
在这个年龄阶段,我会认为兴趣比性格偏好更重要,因为兴趣在这个年龄阶段还可以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之前的学期都没关注兴趣,大学三四年,有些兴趣还是可以有足够的时候去发展的。
兴趣的偏好对应“职业地图”,R、I、A、S、E、C六边型都可以找到可借鉴的专业方向。
通过性格偏好与霍兰德的分析,如果没有家人太多的干扰,考生基本上可以得出专业的大类方向。有了大方向后,考生要尽可能多的搜集各大学招生信息、自己的考分(考分最重要),请教熟悉政策的老师,综合评估,平衡利弊,确定自己的报考自愿。
但除此之外,作为一名生涯规划师,我想最重要的,需要提醒他/她的是:
三、关于人生的发展
这个时候需要谈谈舒伯的生涯发展各阶段,让TA明白原来一个人的生涯发展有这么一些规律。而相对于如此漫长、精彩、厚重的人生来讲,高考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考得好与不好都已是事实,高考填志愿很重要,但并不足以完全决定人生。人生还有很多可以“扭转乾坤”的关键时刻。
四、关于大学的生活
我会告诉TA,关于大学生活应该要如何规划,每个年级都有TA需要去完成的任务。
大一、大二要学会自我独立,多做自我探索;
大三要考虑自己的职业定位,有机会去体验职场;
大四要设定好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进入职场。
所以大学并不是TA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或者无聊,可以很精彩、很充实。
特别需要提醒考生的是:
第一,如果你发现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你一定要为它做点什么,去学一些你感兴趣的东西,自学也好、转专业也好、选修也好。
我读大学的时候,无缘无故被扔到了“计算机应用与科学”专业。98年是电话查录取通知,我听到后整个人惊呆了,还为此大哭了一场。大学期间,我开始自学文秘事务、应用文写作,后来还参加“新闻学”专业本科自考。事实说明,后来从事企业报编辑、文案写作,后转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多数是我自学的专业知识在起作用。
第二,如果大一、大二之后你对自己将来就业的方向依然很迷茫,在毕业之前,请一定多做实习、兼职的尝试,这不仅仅是为赚点零花钱,也是你体验职场、学习职场之道的大好机会。你可以把自己能想到的工作都做一遍体验与了解,尽可能地在毕业之前完成职业探索与体验,在进入职场目标明确。
去年辅导的一个女生,原来填报“工商管理”专业被调剂后,听说在大学里开始捣腾各种小生意,来锻炼自己的能力。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第三,如果可能的话,建议TA在大学里谈一场恋爱,学习如何去异性相处,如何经营一段感情,为将来的婚姻家庭做良好的铺垫。
高考填报志愿很重要,但既成的事实,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高中的生涯规划,最好是在文理分科之前,或者高二下学期)。
人生哪有“一劳永逸”的事?即使真的不如所愿,人生还有很多其他的机会。
所以,不管成绩怎样,都放松心情,上路吧。走着总比停着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