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对于职业规划的关注,无疑是伴随着就业形势而出现的。其中,缺乏职业规划的观念型就业、盲目就业、频繁跳槽,成为影响相当一部分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因素。全球职业规划师肖子阳,曾为不少高校学生提供过相关咨询服务。他告诉记者,缺乏职业规划的就业如同“一艘没有航向的船,来自任何一个方向的风都可能成为逆风。”
据北森职业咨询公司与劳动部开展的“第一次就业调查”结果显示:33.2%的人是先就业后择业,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把第一份工作当成职业的跳板,而16%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大学生就业后的一年内流失率高达50%,两年内的流失率接近四分之三。在寻找第一份工作时,26.4%的人完全没有考虑过职业规划问题,66.8%的人考虑过但不全面。而在职业生涯前期所做的无谓尝试,形成的时间浪费,无论于己于社会都是一种损失。
对此,翁坤海告诉记者,不了解自己,不知道面临的工作岗位是否适合自己,无疑会增加就业难度。不少大学生毕业后,经过或长或短时间的尝试或“跳槽”才会找到较为适合自己的工作。
职业生涯规划宜早开始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此次职业规划节打破就业指导仅在毕业生中开展的旧框架,将指导工作前移,面对所有在校大学生,因此,有相当部分优秀的职业生涯设计出自大二、大三的学生。
福建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大三学生吴前雄,是此次大赛的获奖者之一。对经济管理一直很感兴趣的小吴,从进入大学起就有意识地结合自身特点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因此在专业课之外,他很注重相关能力和知识的获取。经过这次参赛设计,小吴对“以本专业为基础进行自主创业”更有信心了,他说,从大一开始进行职业规划,将规划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一个奋斗的过程,明确努力方向会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为充实。
多年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翁坤海指出,面临毕业才进行职业规划,其实是“亡羊补牢”,实际上,每个人的能力、性格、兴趣各不相同,尽早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才能及时调整专业选择,更好地激发专业学习潜能。
从理想和现实中找平衡点
其实,现在不少高校学生对未来职业,或多或少在脑海中都存有一些设想。福建工程学院大二学生郭坤锋说,让“设想”转化为条分缕析的“职业规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次职业规划节开始征集职业生涯设计作品时,很多同学都报了名,但最终只有1/3的人真正静下心来,分析自己,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和实现计划。
在采访中,肖子阳告诉记者,职业规划不能只停留在目标设定上,它考虑的是整个职业生涯,简而言之有三方面内容:自我认知,即“我是谁?”,指个人外在表现、兴趣、自我价值观;确定目标,即“我要去哪里?”,可以分为短、中、长期目标;行动计划,即“我将如何去?”,可以分步制定。有效的职业规划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环境,扬长避短,适当确定较高的职业目标,并适时进行修改和调整,从而搭建好通往未来的桥梁。
换言之,职业规划的意义在于帮助大学生“知己知彼”,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找到平衡点,清楚地看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制定职业规划,不能盲从于“热门”,人云亦云,而忽略个人的性格特征和环境变化。
向阳生涯是目前国内最资深的职业规划咨询机构,专注于进行职业规划咨询、职业规划师培训,职业生涯规划需要行业领域专供的专家,向阳生涯专家来自各行各业知名企业的高管,具有职场成功经验,为顾客提供服务都是领域内最擅长的专家。若你有需要进行职业规划咨询服务请点击【在线咨询】,我们将为您提供针对您的个性化职业规划方案,祝您在职业成长道路中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