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职业才是适合自己的,很多人,特别是大学生在一开始盲目的选择职业,基本上从踏出校门,我们很多情况下没有过多的选择,只能选择自己能做的,先搞定生存问题。生存是解决了,但是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缺乏激情,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失去信心。怎么办?在没有职业规划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许下面案例中的三步走值得你借鉴。当然,我们并不提倡。
也许,许多职场人都曾有过开个咖啡店、花店甚至奶茶店的梦想,但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的梁龙蜀却将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按照梁龙蜀自己的话说,就是“在成都遇见幸福”。2009年12月,梁龙蜀的“17幸福8”主题咖啡馆在成都红瓦寺正式开张。这个小小的咖啡店承载着梁龙蜀的梦想。走进“17幸福8”咖啡馆的人总会说一句话:“你知道吗,你在过我梦想的生活。”对于这个评价,梁龙蜀只是淡淡地笑着说:“只要你想,你也可以。”
职业初选:选择自己能做的
2008年,梁龙蜀新闻学本科毕业,由于对前途和未来的迷茫,她没有赶紧走上新闻岗位,也没有赶紧去考研去当公务员。她觉得,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总得想想再走吧。
梁龙蜀说,自己在大学时曾经做过防艾志愿者,其间有位大哥告诉她,选工作要依次按照以下几个要素来选择:领域、行业、单位、职位、城市。于是,按照自己的经历和兴趣,在毕业4个月后,梁龙蜀进入自己之前服务过的玛丽斯特普国际公益组织东莞项目办公室,学习管理工厂项目。即在当地流动人口密集的工厂发现、培养有影响力的青年志愿者,通过培训、演出等活动向宣传防艾信息。梁龙蜀很清楚,比起念研究生、当公务员、去商业机构上班,做这个工作自己更能感觉到存在感和价值感。
许多人问梁龙蜀是如何独自撑过那段一个人战斗的四个月,完成各项任务,让项目顺利进行的?她说,自己已经不记得具体的过程了,当时的目标太过纯粹,只顾埋头往前冲了。经过努力,梁龙蜀如愿以偿在一年后回到了北京办公室。
职业复选:排除自己不想做的
回到北京之后,看着身边的防艾志愿者既要辛苦工作挣钱养家,又要不断向外辐射健康信息,梁龙蜀确定了,自己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有这么一群志愿者在做这样的事情,即开始做宣传倡导。
但中国的公益发展不过短短数十年,相对于房子车子票子等等大家关心的话题,这还是个被很多人认为是献爱心的“边缘行业”,跟主流社会总有那么些脱节。慢慢地,她发现自己的生活圈子越来越窄了,能共同交流的人越来越少了。选择再次摆在了她的面前。梁龙蜀说,自己不想躲在小圆圈里被孤立或观赏。“再不接地气儿估计嫁都嫁不出去了。”梁龙蜀笑着说。
随后,梁龙蜀去了一家房地产周刊。“经常半夜写稿到两点,定五点的闹钟起来接着干活。周末去郊外乔装买房的踩盘,使出浑身解数采访……”这些过程却只让梁龙蜀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自己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有个窝有口饭吃就行了,不需要住五星级酒店,吃豪华大餐”。在众人的惊讶中,梁龙蜀递交了辞职信。职业三选:选择自己热爱的
梁龙蜀知道,从北上广直接回三线城市是自己不能接受的,于是选择暂居成都。
许多同学特别羡慕梁龙蜀有勇气,有理想,敢想敢干。但梁龙蜀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她说,自己一开始也是想找工作的,但发现工作特别难找。一次次的失望和迷茫之后,梁龙蜀决定重拾每个女孩儿心中的咖啡店梦想。
“既然闲着没事,不如动手开一间梦想的小店吧。”梁龙蜀告诉自己。做计划、算计资金、寻铺面、找装修公司、咖啡公司、觅咖啡师……她曾经热火朝天的状态又回来了。八月离职,十二月,一家承载着她梦想的小咖啡馆儿就在成都红瓦寺出现了。开业的时候,除了“希望大家能在这里感受到幸福”外,她一无所知。
6个月的时候,她终于了解了一家咖啡馆应该如何运营;8个月的时候,终于不用再每个月往里贴钱;11个月的时候,她定下“公益旅行灵修”的主题,定期安排公益沙龙、驴友分享、灵修书籍借阅等活动。如今,仅仅开门一年多的小店,有很多人的幸福回忆和瞬间。
现在的梁龙蜀,自称是店里“打酱油”的老板娘,是成都本土公益组织的兼职项目主管。每天的工作就是“写点小文,拍点小片,好好养猫,想想怎么让小店成为更多人受益的社会企业”。现在,由“17幸福8”的客人们组织成立的《成都——>幸福》电子杂志社正在紧张筹备第一期的稿件,电影分享会、读书会也在筹划准备中……但梁龙蜀认为:这一定不是终点,因为她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