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这个英文缩写,原本在人们脑中总是条件反射地与“精英”二字联系在一起。标准的形象应该是“西装革履,背着笔记本电脑到处跑,天天加班,高投入却也高收入”。曾经听人说:“想赚钱,就来做IT吧;想减肥,也来做IT吧。”可见IT人的高收入和高负荷劳动是形成共识的。
可如今,人们渐渐忘却了“精英”,而是自然而然把“民工”两个字跟在了“IT”后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IT业初级程序员的工作性质与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变得如此惊人的相似。很多IT公司的高管认为“人便宜,就是要用到坏掉,然后再找更便宜、更年轻的”,于是,初级程序员们与农民工一样被剥削,一样日复一日做着没什么太大技术含量的枯燥工作,一样拿着微薄的收入,有上顿没下顿,买不了房开不了车。企业也不愿意付出培训成本,使得初级PG的素质很难提高,无法在现有的岗位上看到未来,就只能频繁换工作,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继续重复着“IT民工”的劳动。
想要在IT这条道路上好好向前走,当然不能忽视最初“民工型”的编码工作,但是,想要不做“IT民工”,就要进一步进修,把自己在编码技术和项目管理技能等各方面“武装到牙齿”,才能在这个用光速更新换代的行业里站稳一席之地。
尽管新经济浪潮已经席卷多年,IT仍然是高技术含量的智慧密集型产业。把它与“民工”这样一个承担繁重体力劳动的职业联系在一起,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IT产业当下的尴尬现状。
显而易见,目前IT业从业人员的生存状态存在以下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整体工资水平下降、频繁换工作、工作压力较大。
整体工资水平下降
由于近几年IT行业不景气,有关资料显示,与前几年相比,IT业整体平均工资水平呈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在IT业并不是所有职位的薪资都是下降的,而是有升有降。刚刚毕业进入IT职场的大学生的薪资下降明显。在不同的细分行业中,软件行业下降得更多一些。据业内人士反映,在软件行业作为初级程序员的很多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工资水平只有1500元左右,年薪达到10万元的软件人才不足全部软件从业人员的5%。在IT行业不景气、竞争激烈、利润趋薄、人才供给比较充足的情况下,企业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会把这类人员的工资下调。另一方面,企业的一些资深人员,如项目经理、掌握公司核心技术的人员的工资不降反升。这类人员既懂业务,又懂IT,还懂管理,属于企业比较稀缺的复合型人才。
频繁换工作
无论在职业经理人一层,还是基础的编程或者是硬件技术人员,IT业人员流动速度相比传统行业要快。业内人士认为,企业一般每年有15%以下的人员流动是正常的,有利于企业更新血液。但是近两年,国内IT企业的平均流动率超过25%,甚至超过40%,这就有可能造成企业失血过多而伤了元气,另外招聘和培训员工也会耗费企业大量精力。造成IT人员快速流动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工作“加量不加价”,企业倚仗自己招人容易,可以找到更便宜、更年轻的程序员,便无所谓公司现有员工的流失。二是由于底层程序员的工作枯燥、重复无新意,使得有志于学习新知识的年轻员工觉得在工作中无法学到东西,越做越郁闷只能选择跳槽。
压力过大
IT从业人员都有切身的感受:来自技术更新和过大工作量的压力使他们身心俱疲。亚健康、过劳死这些词汇越来越多地与IT业联系在了一起。国外曾有报道一些人为了给自己留一些时间而愿意降薪从事一些比较轻松的工作,以提高生活质量,缓解压力。
想要变身“IT精英技术是硬道理
当“民工”这个词汇加上个定语——IT,我们大体可以感知这个高科技行业中底层从业者的生存状态。而想要在IT这条道路上继续向前走变身“IT精英”的“民工”们,就必须懂得,只有掌握随时更新的技术,才是进一步发展的硬道理。
“民工”现象显现IT行业问题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IT民工”说法,与IT工作的性质有关。对于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做的都是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工作,没有多少高技术的要求。这不可避免地会使他们产生厌烦的心理,认为这样一份工作与自己的高学历不相匹配。当然在某种程度上这也说明了目前IT行业